成语拼音:jì fú yán chē
成语解释:骥:千里马。指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驥伏鹽車
英文翻译:Jifu salt cart
骥:1.好马:按图索骥。2.比喻贤能。
伏:1.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伏案。伏在桌子上。2.低下去:起伏。此起彼伏。3.隐藏:潜伏。伏击。昼伏夜出。4.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伏。初伏。三伏天。每伏十天。5.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伏诛。6.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7.姓。8.伏特的简称。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
盐:1.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其他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通常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如硝酸钠(NaNO3)、硫酸铵[(NH4)2SO4]等。2.食盐的通称。
车:[chē]1.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马车。一辆车。2.利用轮轴旋转的机具:纺车。滑车。水车。3.指机器:开车。车间。4.车削:车圆。车螺丝钉。5.用水车取水:车水。6.转动(多指身体):车过身来。7.姓。[jū]象棋棋子的一种。
“骥伏盐车”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有个挺有意思的故事。古时候有匹千里马被用来拉盐车,跑得气喘吁吁还挨鞭子,后来伯乐发现它时痛心地说:“这哪是拉货的马啊!”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人才被用错了地方。比如公司让擅长设计的员工天天做表格,就像让钢琴师去搬砖,是不是挺可惜的?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大材小用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个成语更强调环境对人才的压制。就像把兰花种在沙漠里,不是兰花不好,而是放错了位置。记得我有个同学特别会写代码,结果被家里逼着考公务员,每天对着文件抓耳挠腮,这不就是现代版的“骥伏盐车”吗?
在生活里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有个小窍门:定期给自己做“能力体检”。就像手机要清理内存,我们可以每半年盘点下:现在做的事能发挥我的特长吗?去年我发现自己更擅长和人打交道,果断从技术岗转做项目管理,工作效率直接翻倍。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夸奖别人上。比如看到朋友在合适岗位发光发热,可以说:“还好你没‘骥伏盐车’,这项目交给你真是找对人了!”既夸了对方能力,又肯定了用人者的眼光,比直接说“你真棒”更有文化味儿。
现代社会其实正在改变这种现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人才盘点系统,就像给员工做GPS定位,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有个做餐饮的朋友说,他们店长发现收银小妹特别会哄小孩,现在专门负责亲子活动区,当月营业额就涨了15%。这说明只要给机会,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