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āo
  • wén
  • di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āo wén diǎn cè

成语解释: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成语出处: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指经典性著作

繁体字形:高文典册

英文翻译:great literature and classical works

高文典册的意思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典:1.标准;法则:典范。典章。2.典范性书籍:词典。引经据典。3.典故:用典。出典。4.典礼:盛典。大典。5.主持;主管:典试。典狱。6.姓。7.一方把土地、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册:1.古称编串好的竹简。现指本子:画册。名册。2.帝王赐封爵位、称号等:册封。册立。3.量词。用于书:这部书共四册。

成语评论

什么是“高文典册”?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高冷”,其实它就像一座装满智慧的图书馆。比如考古学家发现商代甲骨文时,那些刻着古老文字的龟甲兽骨,正是中华民族最早的“高文典册”——没有它们,我们可能至今不知道三千年前的人如何记录生活。

有人问:现代人还用得上这个成语吗?当然!当敦煌藏经洞的唐代写卷在巴黎博物馆展出时,参观者对着泛黄的《金刚经》赞叹连连。这些跨越千年的文字不仅是文物,更是承载思想的高文典册。就像你手机里的电子书库,只是载体从竹简变成了云端。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年轻人追捧《孙子兵法》商业策略,家长抢购《论语》少儿读本。这些经典之所以成为高文典册,不是因为被供在书架上,而是因为它们始终能和不同时代的人对话。就像苏轼读《庄子》时拍案叫绝,今天的创业者也能从《史记》里学到风险管理。

关键问题:经典为什么总显得“高高在上”?或许我们该换个视角。故宫修复师用3D技术扫描《千里江山图》,让观众能放大看到每一笔青绿颜料的细节。当高文典册走下神坛,变成可触摸、可拆解的知识模块,就像把《天工开物》里的纺织技术做成科普动画,反而让更多人感受到智慧的温度。

在博物馆见过明代科举试卷的人,可能会惊讶于那些工整小楷写就的策论。这些当时考生笔下的“应试作文”,经过时间沉淀也成了高文典册的一部分。这让我想到:今天我们在社交媒体写的观点,或许正在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型典册——区别只在于,传播速度从马车的节奏变成了光缆的流速。

看着老家祠堂里族谱被扫描成电子版,突然意识到“高文典册”从来不是静止的。从结绳记事到区块链存证,人类始终在用最先进的方式保存最重要的记忆。那些承载着文明火种的典籍,就像不断升级的U盘,只是里面存储的是跨越时空的思想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