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āo
  • wén
  • di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āo wén yǎ diǎn

成语解释:雅:雅正;典:典籍。高深的文章,雅正的典籍

成语出处:恽代英《致沈葆秀书》:“自然之情中所发自然之文,较高文雅典尤有价值多多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文章等

繁体字形:高文雅典

英文翻译:Gawain Athens

高文雅典的意思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雅:[yǎ]1.合乎规范的:雅正。2.高尚;不粗俗:文雅。雅致。雅座。3.西周朝廷上的乐歌,《诗经》中诗篇的一类。4.敬辞,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雅意。雅教。5.姓。6.交情:无一日之雅。7.平素:雅善鼓琴。8.很;极:雅以为美。[yā]同“”。

典:1.标准;法则:典范。典章。2.典范性书籍:词典。引经据典。3.典故:用典。出典。4.典礼:盛典。大典。5.主持;主管:典试。典狱。6.姓。7.一方把土地、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成语评论

说到“高文雅典”这个成语,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古籍中的深奥词句,或是博物馆里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青铜器铭文。但这个词的核心究竟想表达什么?它真的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吗?

问:什么样的场景适合用“高文雅典”来形容?答:想象一位历史教授在茶馆里用《诗经》解读现代人际关系,或是设计师把敦煌壁画元素融入手机壳图案,这类“让厚重文化轻盈落地”的动作,恰恰体现了高文雅典的精髓——不是端着架子掉书袋,而是让经典焕发新生命。

去年在苏州博物馆见过一组实验戏剧:演员穿着汉服跳机械舞,背景屏幕实时生成水墨特效。这种碰撞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筋骨,又注入了当代审美的新血,就像给千年古树嫁接新枝,比单纯复刻古礼表演更有“高文雅典”的智慧。

问:普通人和高文雅典有什么关系?答:周末给女儿讲成语故事时,把“刻舟求剑”改编成太空飞船版本;家族微信群转发养生文章时,顺手考据下《黄帝内经》的原始出处——这些日常举动都在搭建古今对话的桥梁。文化传承从来不需要正襟危坐,端着紫砂壶谈《论语》是传承,用漫画解说《史记》同样值得点赞。

有个现象很有意思:故宫胶带贴星巴克杯的混搭风,反而让更多年轻人关注掐丝珐琅工艺。这让我想起老家祠堂墙上的彩绘,当年画匠把八仙过海和蒸汽火车画在同一面墙上,乡民们看得津津有味。真正的文化生命力,本就应该在碰撞中生长。

最近在社区图书馆发现,孩子们更爱看《三国演义》改编的剧本杀手册。或许我们这代人该调整思路:与其担忧传统消逝,不如思考如何让典籍里的智慧变得更“好玩”。当00后自发用说唱演绎《离骚》时,谁敢说这不是新时代的高文雅典呢?

看着地铁里穿马面裙上班的姑娘,忽然觉得文化传承就像一条河。河道需要维护,但不必强求水流永远保持古早的走向。重要的是让活水长流,让每个时代的人都能舀一瓢解渴,再添几味属于自己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