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āo
  • tán
  • lù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āo tán dà lùn

成语解释:指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江西学者自以为得陆删定之学,便高谈大论,略无忌惮。”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不切实际的言谈

繁体字形:高談大論

英文翻译:talk high-sounding phrases

高谈大论的意思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谈: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二人谈得很投机。2.所说的话:奇谈。美谈。无稽之谈。3.姓。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2.古同“”。

论:[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成语评论

说到“高谈大论”,许多人可能联想到那些口若悬河、理论一套接一套的场面。比如:“部门会议上,老张又开始高谈大论数字化转型,但问到具体执行步骤时,他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大家会对“高谈大论”有负面印象?其实关键在于内容是否落地。空有框架而缺乏细节,就像搭了个华丽的帐篷却忘了打地基。

再举个例子:朋友聚餐时,小王眉飞色舞地分析全球经济趋势,甚至引用了一堆专业术语。同桌的人听得云里雾里,最后有人忍不住问:“这和咱们下个月去云南旅游的预算有啥关系?”大家哄堂大笑。这场景里的“高谈大论”为什么显得不合时宜?因为话题与场景严重错位——菜市场聊航天技术,再高深也会显得突兀。

有人可能会疑惑:“难道高谈大论就完全没用吗?”其实不然。记得去年参加行业峰会时,有位专家用三小时讲透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现场没人觉得枯燥。同样是长篇大论,为何这次能赢得掌声?区别在于内容密度与听众匹配度。当话题本身需要深度探讨,且听众具备相关知识储备时,高谈大论反而能碰撞出思维火花。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的启示很有意思。它像面照妖镜,照出言语与行动的落差。比如创业路演中,创始人若只顾描绘宏伟蓝图却拿不出商业模型,投资人的眼神就会逐渐变得玩味。反过来看,那些能把复杂理论讲得深入浅出的老师,虽然也在“高谈”,却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可见核心不在于说话长短,而在于是否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

最后不妨思考:下次遇到别人高谈大论时,我们该如何应对?或许可以先判断这是“有料的深度探讨”还是“空洞的自我表演”。如果是前者,不妨搬个小板凳认真听讲;若是后者,递杯茶提醒对方“要不要先说说第一步具体怎么做”可能更实际。毕竟再漂亮的蓝图,也得从第一块砖开始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