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o mén dà wū
成语解释:高门:指富贵之家;大屋:高大的房屋。指豪门之家。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有钱有势的人家
繁体字形:高門大屋
英文翻译:plutocratic family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屋:1.房子:房屋。屋顶。茅草屋。2.屋子:里屋。外屋。一间屋住四个人。3.(Wū)姓。
说到“高门大屋”,许多人会联想到气派的宅院或显赫的家族。比如《红楼梦》中贾府的“三间兽头大门”,门前蹲着石狮子,院内雕梁画栋,这种场景就是典型的“高门大屋”——它不仅代表物质上的富足,更暗示着家族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
有人可能会问:“高门大屋只是形容房子大吗?”其实不然。这个成语更多指向一种隐性的社会规则。比如古代科举考试时,寒门学子十年苦读,若能金榜题名,才能真正踏入“高门大屋”的圈子。就像范进中举后,原本冷眼相待的邻居突然提着礼物登门道贺,连丈人都换了副笑脸——这恰恰说明“门”的高低,往往关联着人际关系的冷暖变化。
现代社会中,“高门大屋”有了新的表现形式。比如某个创业公司从居民楼搬到CBD写字楼,玻璃幕墙映着蓝天白云,前台摆着智能咖啡机。这种物理空间的升级,本质上也是企业向外界传递“我们值得信任”的信号。就像投资人常说:“办公室选址是商业计划书的第一页PPT。”
但有趣的是,并非所有高门都通向成功。我见过一些创业者执着于租用豪华办公室,结果现金流断裂;也见过胡同里的四合院孵化出估值过亿的项目。这让我想到《道德经》里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实力有时候反而不需要外在的显摆。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高门大屋”时,或许可以多一层思考:这道门是保护壳还是过滤器?就像社区里新开的私立幼儿园,红砖拱门修得精致漂亮,但每月学费相当于普通家庭半年收入。这样的“高门”确实提供了优质资源,却也无形中划出了一道分界线。
有个现象值得玩味:现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图书馆开始拆除实体门槛。苏州博物馆的入口设计成缓坡,七八十岁的老人不用抬腿就能进;首都图书馆干脆把自习区延伸到户外树荫下。这种“开门”的姿态,反而让文化场所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精神高屋”。
站在个人视角,我认为“高门大屋”的象征意义正在发生转变。过去人们追求门第高低,现在更看重能否跨过认知门槛。就像直播带货的主播可能住在出租屋,却能通过一部手机连接千万消费者——数字时代重新定义了什么是真正的“门面”。当物理空间的壁垒被打破,每个人都有了构建自己“高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