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ì mǎ gāo mén
成语解释:《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驷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成语出处:《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駟馬高門
英文翻译:Simagaomen
驷:古指套着四匹马的车。也指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驷马高门”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它背后其实藏着有趣的历史故事。字面上看,“驷马”指的是四匹马拉的马车,而“高门”则指显赫的家族门第。合在一起,它常用来形容地位显赫、家世不凡的人家。比如:“古代王公贵族出行时驷马高门,车队浩浩荡荡,引得百姓纷纷避让。”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让你联想到电视剧里那些威风凛凛的大家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会用“驷马”和“高门”来象征地位呢?其实,在古代,能养得起四匹马的马车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普通百姓连一匹马都未必买得起。而“高门大院”则直接体现了家族的社会阶层。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府,朱门高墙、仆从如云,正是“驷马高门”的典型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当然有!比如我们可以说:“虽然现代社会不再讲究驷马高门,但那些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用智慧和汗水打造了自己的‘商业王国’。”这里将古代概念转化为现代语境,既保留了原意,又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有趣的是,我曾在博物馆见过一件汉代青铜马车模型,四匹骏马昂首挺胸,车厢雕刻繁复花纹。站在展柜前,突然就明白了“驷马高门”不仅仅是文字描述,更是能跨越时空的具象化符号。它提醒我们:无论古今,人们对“成功”的追求始终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最后分享一个观点:成语就像文化基因,会随着时代演变。与其把“驷马高门”单纯看作对权贵的描述,不如理解为一种象征——它告诉我们,显赫的地位从来不是凭空而来,就像四马拉车需要长期驯养,高门大院需要代代积累。现代社会中的“驷马高门”,或许就藏在那些默默耕耘、厚积薄发的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