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ǎo fén yú làn
成语解释:《易·旅》:“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公羊传·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后以“鸟焚鱼烂”谓因内乱而覆亡。
成语出处:《易·旅》:“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公羊传·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鳥焚魚爛
英文翻译:Fish rotting on fire
鸟:[niǎo]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也有的两翼退化,不能飞行。如燕、鹰、鸡、鸭、鸵鸟等都属于鸟类。2.(Niǎo)姓。[diǎo]同“屌”。旧小说中用作骂人的话。
焚:烧:焚香。玩火自焚。忧心如焚。
鱼: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生活在水中,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大部分可供食用。2.(Yú)姓。
烂:1.因水分过多或过熟而松软:烂泥。稀粥烂饭。2.腐烂;破碎:烂苹果。回收废铜烂铁。3.形容程度深:烂醉如泥。烂熟于胸。
“鸟焚鱼烂”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放到实际场景里就很好理解了。比如一家公司为了快速扩张,盲目压榨员工、忽视产品质量,结果客户流失、口碑崩塌——这不就是典型的“鸟焚鱼烂”吗?当根基被破坏时,看似繁荣的表象就像被火烤焦的鸟巢,转眼间土崩瓦解。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鸟和鱼这两种动物作比喻?其实这暗含着自然界的生存法则。鸟靠树枝筑巢,鱼靠清水存活,当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焚毁污染,灾难就不可避免。就像现代人熬夜加班透支身体,年轻时觉得没事,等到体检报告出现异常指标,才惊觉健康根基早已被侵蚀。
我曾在创业公司见过类似场景。创始人把投资人的钱全砸在营销上,却不肯完善客服系统。结果用户量暴增的同时,投诉率飙升了300%,最终平台就像被白蚁蛀空的木楼,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这种因小失大的决策失误,恰恰印证了成语警示的深层逻辑:任何系统都要保持生态平衡。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当代社会有了新解读。有人用它形容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危机,比如砍伐红树林建度假村,短期内旅游收入增长,但台风季节海岸线失去天然屏障,造成的损失反而更大。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就像把明日要用的柴火今天全烧光取暖。
值得思考的是,“鸟焚鱼烂”并非不可逆转的结局。就像受污染的水域可以通过生态修复重现生机,关键是要在问题萌芽期就引起警惕。最近看到有企业开始推行“四天工作制”,表面减少了20%工时,却通过提升效率实现了产能增长——这说明维系系统健康比盲目扩张更重要。
每次听到这个成语,我都会想起老家后山那片松树林。小时候村民乱砍滥伐导致山体滑坡,后来大家齐心协力封山育林二十年,现在又能听到鸟鸣啾啾。或许“鸟焚鱼烂”最深刻的启示在于:毁灭与重生之间,永远存在着人类的选择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