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ng yù yè lǚ
成语解释:佩玉饰曳丝履。谓获高官厚禄。
成语出处:《新唐书·马周传》:“今超授高爵,与外廷朝会,驺竖倡子,鸣玉曳履,臣窃耻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鳴玉曳履
英文翻译:Mingyu swaying
鸣: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4.姓。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曳:拖;拉;牵引:摇曳。曳光弹。弃甲曳兵。
履:1.鞋:衣履。革履。削足适履。2.踩;走:履险如夷。如履薄冰。3.脚步:步履。4.履行:履约。
“鸣玉曳履”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雅,但到底怎么用呢?举个简单的例子:老张退休后总爱穿一身唐装,腰间挂块玉佩,走路时叮当作响,邻居们私下笑他“鸣玉曳履,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当过领导”。这里的“鸣玉曳履”既形容了玉佩碰撞的声音,也暗指他刻意维持过去的风光形象。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来形容衣着打扮吗?其实不然。比如某公司高管每次开会都要带四个助理,文件包都得专人捧着,这种“排场大于实际”的行为,完全可以说他“鸣玉曳履,把职场演成了古装剧”。成语的核心其实是批评过度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细节是,“鸣玉曳履”原本特指古代官员的装束,但在现代语境中完全能灵活运用。我曾在社区文化节看到个有趣案例:有个书法爱好者非要用明代狼毫笔在广场水泥地上练字,围观大爷嘀咕:“现在年轻人写个字都要鸣玉曳履”。这种旧词新用既保留文化韵味,又增添了幽默感。
为什么要用这种略带古风的表达?比起直白的“爱显摆”,“鸣玉曳履”多了层文化隐喻。就像我们调侃朋友买最新款手机时会说“你这算不算科技版的鸣玉曳履”,既点出问题又不失委婉。这种表达方式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让批评变得更像朋友间的玩笑。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当下社会。看着满大街的网红打卡、奢侈品代购,有时候真想提醒一句:别让生活变成全程“鸣玉曳履”的表演。毕竟真正的价值不在玉佩响几声,而在脚步是否踏实。当然,适度展现自我无可厚非,关键是要分清“展示”和“炫耀”的界限。
最后要注意使用场景。在正式报告里说同事“鸣玉曳履”可能引发矛盾,但朋友聚会时用来调侃则恰到好处。语言就像玉佩,碰撞得当是风雅,乱晃就是噪音。掌握好成语的分寸感,才能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交中继续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