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óng shēng jiǔ zǐ
成语解释: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成语出处:明 徐应秋《玉芝堂谈荟 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兄弟等比较
繁体字形:龍生九子
英文翻译:the dragon had nine sons and each of them wa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brothers born of the same parent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4.姓。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呢?举个例子,老张家的三个孩子,一个擅长画画,一个喜欢编程,还有一个痴迷昆虫研究。邻居们总说:“真是龙生九子,各有神通!”你看,同一个家庭出来的孩子,发展方向天差地别。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龙”来比喻父母?其实这里藏着文化密码。龙在中国传统里象征着强大与尊贵,但它的后代却形态各异——有的像龟,有的像狮子。这恰恰说明再优秀的“基因”也会孕育出多样性,就像现代家庭教育中,明智的家长都懂得因材施教。
工作中这个成语也特别应景。市场部的王姐是社交达人,技术部的小李却能三天不出实验室。有次项目会上经理笑着说:“咱们团队就是当代版的龙生九子,各有各的能耐才能成事。”这比直接说“团队需要多样性”生动多了。
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破除“标准化”迷思。就像春天公园里,同样是樱花树,有的向阳怒放,有的在墙角静静吐蕊,这不就是植物界的“龙生九子”吗?万物生长的规律告诉我们:差异本身,就是最珍贵的养分。
下次遇到双胞胎选择不同人生道路,或者同班同学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时,不妨用这个成语感叹生命的奇妙。毕竟,这个世界的美好,正来自于无数个“不同”交织成的斑斓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