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óng xiāng lín zhèn
成语解释:龙骧,昂举腾跃貌。麟振,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因以“龙骧麟振”喻将军恩威兼备。
成语出处:麟振,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人恩威并用
繁体字形:龍驤麐振
英文翻译:Longyao Linzhen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骧:马快跑时抬头的样子。多用于人名。
麟:麒麟的简称:凤毛麟角。
振:1.摇动;挥动:振翅。振笔疾书。2.振动:共振。谐振。振幅。3.奋起;振作:振奋。振起精神来。听说比赛开始,观众精神一振。4.姓。
“龙骧麟振”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它背后藏着什么故事呢?简单来说,它常用来形容气势磅礴、威震四方的场景。比如:“新品牌一上市便龙骧麟振,迅速抢占了市场头部位置。”这里的“龙骧麟振”既表达了势头凶猛,又暗含了突破困境的魄力。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普通的“气势如虹”有什么区别?其实,关键在于“麟振”二字。麒麟在古代象征祥瑞,而“振”则带有振作、崛起之意。所以这个词不仅强调力量感,还传递了从低谷中逆袭的意味。举个例子,某运动员受伤后复出,在赛场上连破纪录,媒体用“龙骧麟振”形容他的表现,既贴合竞技体育的激烈,又暗含涅槃重生的故事线。
在当代语境中,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科技行业的突破。比如:“人工智能领域龙骧麟振,新技术不断颠覆传统模式。”用在这里,既体现了技术浪潮的冲击力,又暗示行业格局正在被重塑。相比“突飞猛进”这类常见词,它多了一层文化底蕴的厚重感。
个人认为,这类成语的现代运用需要把握分寸。过于生搬硬套会显得刻意,但恰当使用能提升表达的质感。比如在创业分享会上说:“我们团队虽小,但要有龙骧麟振的野心”,就比“做大做强”更有画面感。关键在于找准场景中的“势能与爆发点”的契合度。
最后值得思考的是:成语的生命力在于活用。就像“龙骧麟振”最初可能描绘的是战场雄姿,而今却能灵活应用于商业、科技甚至个人成长领域。这种语言弹性恰恰说明,传统文化元素完全可以在新时代找到适配的土壤。当我们在工作报告或日常交流中巧妙使用这类词汇时,其实是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