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ān
  • yán
  • zhu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kān yán zhuàng

成语解释: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2回:“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几时,官场上面的举动,也见了许多,竟有不堪言状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好的状况不能用语言来表达

繁体字形:不堪言狀

英文翻译:utterly unspeakable

不堪言状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堪:1.可;能:堪当重任。堪称楷模。2.能忍受;能承受:难堪。不堪凌辱。3.姓。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状:1.形状;样子:状态。奇形怪状。2.情况:状况。病状。罪状。3.陈述或描摹:状语。不可名状。4.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供状。行状。5.指诉状:状纸。告状。6.褒奖、委任等文件:奖状。委任状。

成语评论

哎哟喂,今儿咱们来聊聊“不堪言状”这成语。啥叫“不堪言状”?说白了,就是惨到没法用语言形容!比如老张昨天在家做饭,油锅着火差点把厨房点了,邻居来帮忙灭火时他脸都绿了,边擦汗边嘟囔:“这场景,简直不堪言状啊!”你品,你细品,是不是隔着屏幕都能闻到焦糊味?

这时候可能有朋友要问:“这成语只能用在负面场景吗?”嘿,还真不一定!上周公司团建,小李第一次玩VR过山车,下来后两腿直打颤,嘴里喊着:“太刺激了,那种失重感不堪言状!”看吧,极端体验不分好坏,关键是超出日常认知范围。就像吃火锅烫到舌头那瞬间,你除了“嘶哈嘶哈”还能说啥?

话说回来,为啥咱们需要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表达?个人觉得吧,语言就像个竹篮子,总有兜不住的活鱼。比如亲眼见过台风登陆的朋友都知道,那种摧枯拉朽的破坏力,照片视频再高清,也比不上亲历者一句“不堪言状”来得传神。这大概就是中华文化的妙处——留白处藏着千言万语。

不过要注意别滥用这词儿!上回听小卖部阿姨抱怨:“我家猫把沙发抓得不堪言状。”结果我去一看,就三道抓痕。这种时候用“不堪言状”,就跟拿高射炮打蚊子似的,反而削弱了表达力度。记住咯,好钢得用在刀刃上,遇到真正震撼心灵的场景再掏出来用。

最后提个醒,语言学习就像吃麻辣烫,得自己涮过才知道烫不烫嘴。下次遇到让你头皮发麻、心跳漏拍的事儿,别光顾着“卧槽”,试试甩出句“这情形真不堪言状”,保准让人眼前一亮!

不堪言状的造句

  1. 造句 这期间,她遭受了不堪言状的痛苦和摧残。
  2. 造句 顾洛的脸部肌肉一阵痉挛,他的眼里凝着不堪言状的抽痛,“我爱你——蔡琪。
  3. 造句 鞅当孝公之时,中原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
  4. 造句 只见王氏垢面蓬头,悲苦情形,不堪言状。
  5. 造句 一阵的连吐带呃天诺面色显苦不堪言状。
  6. 造句 站在一边的村民陈兆禄说,以前,村子里的路虽说也是水泥路,但由于长期车轧、水泡,已经不堪言状。
  7. 造句 山内各村疃小民又皆极贫之户,财力匮乏,不足自卫,以至扶老携幼,露宿涧壑,儿啼女呼,残酷不堪言状。
  8. 造句 尽管中国U23国家队在主客场以4比3的总比分战胜了叙利亚队,但那场面实在是不堪言状!客场以2比3败北,毫无优势可言。
  9. 造句 陈嘉彩算是看出来了童静悯吃软不吃硬的性子,地下头来,作苦不堪言状。
  10. 造句 而中国渔民倘若接近至距西沙群岛五六十里处,或被日本人枪击驱赶,或被没收所获水产,种种虐待不堪言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