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ǐn cǐ ér yǐ
成语解释:只有这样罢了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1章:“不过,一切也都仅此而已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分句;指唯独如此
繁体字形:僅此而已
英文翻译:That's it
仅:[jǐn]1.仅仅:不仅如此。绝无仅有。买完这些书,身上仅剩下五元钱。2.姓。[jìn]将近:士卒仅万人。
此:1.这;这个(跟“彼”相对):此人。此时。由此及彼。此呼彼应。2.表示此时或此地:就此告别。谈话就此结束。从此病有起色。由此往西。3.这样:长此以往。当时听劝,何至于此。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已:1.停止:争论不已。2.副词。已经:早已知道。3.文言副词。太:不为已甚。吾得仲父已难矣。4.后来;不多时:其母…见长蛇数丈入榻下,已忽不见。5.古又同“以”。
“仅此而已”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朋友送你一本书,说“随便看看,仅此而已”。这时候他想表达的,其实是“不用觉得礼物贵重,别给自己心理负担”。这个短语就像语言里的橡皮擦,专门用来淡化事情的严重性或特殊性。
有人问:“这和‘没什么大不了’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当同事说“我不过提了个建议,仅此而已”,重点在于划清边界——既不想抢功劳,又怕别人过度解读。而“没什么大不了”更多用于安慰对方情绪,比如孩子打翻牛奶时用后者更合适。
职场新人常困惑:“领导说‘这次调薪幅度5%,仅此而已’是什么意思?”这其实是个信号灯。前半句说事实,后半句暗示“别期待更多”。就像我去年申请假期时,主管批了三天后补这句,立刻明白不用再争取延长时间了。
生活中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化解尴尬。亲戚问工资,答“刚够吃饭,仅此而已”既保护隐私又不失礼貌。有次邻居好奇我家的钢琴声,我说“孩子学着玩,仅此而已”,对方马上会意不再追问细节。这种用法比直接拒绝柔和得多。
但要注意语境偏差。有次朋友说“聚会就是吃火锅,仅此而已”,结果到场发现还安排了惊喜生日环节。这时候成语反而制造了认知落差。所以关键要看说话人的可信度——真正想淡化事件的人,语气里会带着卸下重担的轻松感。
观察发现,越成熟的人越爱用这个短语。他们经历过世事,懂得给期待值安装安全阀。就像登山者说“到半山腰看看,仅此而已”,其实可能暗藏登顶的野心。这种留白式的表达,反而给行动留出弹性空间。
最近在商场听见导购说“这件衣服打七折,仅此而已”。仔细琢磨很有意思:既强调优惠力度,又暗示“不会更低”。这种矛盾修辞反而激发购买欲——用限制性语言制造稀缺感,算不算现代销售的话术智慧?
教孩子用这个成语时发现新用法。女儿说“作业写完数学部分,仅此而已”,其实在暗示需要帮助。后来发现,当人们强调“仅此而已”时,往往真正想说的是后半句的弦外之音。就像月光下的影子,词语本身越淡,隐藏的信息量反而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