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ǐ ér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
成语解释: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成语出处:《晋书 解系传》:“[司马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解系)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分句;用于感叹
繁体字形: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英文翻译:Which is intolerable
此:1.这;这个(跟“彼”相对):此人。此时。由此及彼。此呼彼应。2.表示此时或此地:就此告别。谈话就此结束。从此病有起色。由此往西。3.这样:长此以往。当时听劝,何至于此。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忍:1.忍耐;忍受:忍痛。2.狠心;硬着心肠:忍心。残忍。
孰:1.疑问代词。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2.疑问代词。哪个(表示选择):孰胜孰负。3.疑问代词。什么:是可忍,孰不可忍?4.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忍:1.忍耐;忍受:忍痛。2.狠心;硬着心肠:忍心。残忍。
哎哟喂,各位老铁!今天咱们来唠唠“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这成语,说白了就是“这事儿都能忍,还有啥不能忍的?”那问题来了:到底啥情况下用这词儿最贴切?别急,咱这就掰扯掰扯。
举个栗子哈,你瞅那电视剧里演的——反派把主角家祖坟刨了,主角气得一拍桌子:“此而可忍,孰不可忍!”立马抄家伙报仇。你看,这成语一甩出来,愤怒值直接拉满,比喊“我跟你拼了”可带劲多了!
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这成语只能用在特别严重的事儿上吗?嘿,还真不一定!比如你室友天天袜子攒一周才洗,整个屋子跟生化武器似的,你叉着腰来句:“这味儿都能忍,我干脆去住垃圾站得了!”虽然没原话照搬,但味儿对了——用现代话翻译,照样是那个理儿。
要我说啊,这成语的精髓就在“触碰底线”四个字。好比说现在有些网红餐厅,明明菜难吃得要命,还敢收天价服务费。这时候你摔筷子走人,嘴里蹦出那句“此而可忍,孰不可忍”,绝对比写差评解气!不过话说回来,咱也得悠着点火气,别真把盘子给摔了,毕竟得赔钱不是?
最后给大伙儿划个重点:这成语就是你的情绪放大器。当你觉得事情突破道德、法律或者个人原则的底线时,甭管是路见不平还是日常琐事,甩出这句话准没错!记住了啊,该拍桌子的时候,就别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