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ān
  • jīng
  • shò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ān jīng shòu pà

成语解释: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担心害怕

繁体字形:擔驚受怕

英文翻译:feel alarmed

担惊受怕的意思

担:[dān]1.用肩膀挑:担水。2.承当,负责:担负。担任。担当。担待(a.原谅;b.担当责任)。担重任。担风险。[dàn]1.挑东西的用具,多用竹、木做成:扁担。2.一挑东西:担子。勇挑重担。3.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担等于一百斤。4.量词,用于成担的东西:一担水。[dǎn]同“”。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受:1.接受:受贿。受教育。受到帮助。2.遭受:受灾。受批评。受委屈。3.忍受;禁受:受不了。受得住。4.适合:受吃(吃着有味)。受看(看着舒服)。受听(听着入耳)。

怕:1.害怕;畏惧:老鼠怕猫。任何困难都不怕。2.禁受不住:瓷器怕摔。3.担心:他怕你不知道,要我告诉你一声。4.表示估计,有时还含有忧虑、担心的意思:这个瓜怕有十几斤吧。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怕要出大问题。

成语评论

哎呦,说到“担惊受怕”这个成语,大家肯定不陌生吧?说白了,它形容的就是那种心里七上八下、总担心出问题的状态。比如有人考试前疯狂复习,结果熬夜熬到黑眼圈能当墨镜用了,嘴里还念叨:“明天要是考砸了可咋整啊?”——这不就是典型的担惊受怕嘛!

这时候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那这成语和‘忐忑不安’有啥区别呢?”嘿,问得好!虽然两者都表示心里不踏实,但“担惊受怕”更强调对未知风险的过度担忧。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你第一次上台演讲,手心冒汗、喉咙发紧,生怕自己忘词冷场,这时候用“担惊受怕”就比“忐忑不安”更贴切,因为里头藏着对“搞砸”这件事的深度恐惧。

话说回来,这种心态在生活中其实挺常见的。比如刚入职的新人总担心犯错,结果连发邮件都要检查三遍;或者家长天天盯着孩子写作业,生怕漏了哪道题——这些场景里啊,担惊受怕就像个隐形的跟屁虫,甩都甩不掉。不过依我看呐,适当紧张能让人更谨慎,但要是变成长期状态,那可真是自己给自己挖坑跳了。

再来个现实版案例:我有个朋友每次坐飞机前三天就开始失眠,非得把行李箱翻来覆去检查七八遍才安心。你说他这是不是太夸张了?其实换个角度想,这种担惊受怕背后藏着对安全感的强烈需求。所以啊,与其嘲笑别人“瞎操心”,不如试着理解他们内心的警报器为啥总响个不停。

最后插句实在话:人活着哪能完全避开担心呢?关键是要学会和这种情绪和平共处。下次当你发现自己又在担惊受怕时,不妨试试把“万一搞砸了怎么办”换成“我能做些什么让结果更好”——嘿,这招可比喝十碗鸡汤管用多了!

担惊受怕的造句

  1. 造句 越担惊受怕,就越遭灾祸。因此,一定要懂得积极态度所带来的力量。要坚信希望和乐观能引导你走向胜利。
  2. 造句 总是担惊受怕的人,就是不自由的人。
  3. 造句 一只老鼠天生胆小,整天生活在担惊受怕中,特别是最近这片区域出现了一只威猛的猫,更令它惶惶不可终日。
  4. 造句 他初上夜班,一路上总有担惊受怕的感觉,直到进了工厂大门才心安。
  5. 造句 在战争时期,老百姓每天都担惊受怕。
  6. 造句 担惊受怕后能得到这突如其来的快乐,还是值得的。
  7. 造句 杞国有个人害怕天会塌下来,常常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这沉重的精神负担,弄得他几乎要发疯。
  8. 造句 天黑早点回来,免得让妈妈担惊受怕了。
  9. 造句 爸爸的工作很危险,妈妈整天担惊受怕的。
  10. 造句 不怕风吹雨打,放下担惊受怕,传承各族文化,报导事实真相。记者节,让我们关注这个为社会做贡献的群体,他们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祝广大记者朋友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