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àn fàn ér tán
成语解释: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谈谈。
成语出处: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也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一般化的谈话
繁体字形:泛泛而談
英文翻译:speak generally
泛:1.漂浮:泛舟。泛萍浮梗。沉渣泛起。2.透出;冒出:脸上泛红。泛出香味儿。3.广泛;一般地:泛论。泛指。4.肤浅;不深入:浮泛。空泛。5.泛滥:黄泛区(黄河泛滥过的地方)。“氾”
泛:1.漂浮:泛舟。泛萍浮梗。沉渣泛起。2.透出;冒出:脸上泛红。泛出香味儿。3.广泛;一般地:泛论。泛指。4.肤浅;不深入:浮泛。空泛。5.泛滥:黄泛区(黄河泛滥过的地方)。“氾”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谈: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二人谈得很投机。2.所说的话:奇谈。美谈。无稽之谈。3.姓。
哎呦,说到“泛泛而谈”这个成语,大伙儿肯定不陌生,但具体咋用才贴切呢?咱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同事开会时总说“我们要提升效率”,但具体怎么提升、用啥方法却闭口不提——这时候你就能吐槽:“你这建议太泛泛而谈了吧,整点实际的呗!”说白了,这成语专治那些光画大饼、不落地的空话。
等等,有人可能要问:泛泛而谈和“缺乏细节”有啥区别?你别说,这问题还真问到点子上了!举个例子,假如你问朋友“最近过得咋样”,对方回“就那样吧”,这叫缺乏细节;但如果他滔滔不绝讲半小时人生哲理,却没半句跟生活相关的内容,那就是标准的泛泛而谈。核心区别在于,前者是信息量不足,后者是内容空洞跑题。
咱再掰扯个职场场景。上周我们部门做年终总结,小李的汇报张口就是“市场前景广阔”“用户需求升级”这些大词儿,听得领导直皱眉:“小李啊,你这分析太泛泛而谈,咱们部门下季度的KPI到底怎么拆解?”你看,用错场合的宏观表述反而会显得不专业。个人觉得啊,现在很多职场新人容易犯这毛病,总想显得高大上,结果成了成语界的反面教材。
话说回来,有没有啥场合适合泛泛而谈呢?别说,还真有!比如初次见面的社交场合,聊天气、聊美食这些安全话题,这时候太较真反而尴尬。就像你问邻居“吃了吗”,人家要是从买菜渠道讲到营养成分分析,估计你当场就想溜。所以说嘛,成语用得好不好,关键得看场景——该深入时别飘着,该轻松时别较劲。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现在社交媒体上流行各种“人生哲理”,动不动就是“格局打开”“认知升级”,听着挺唬人,仔细一品全是泛泛而谈的套路。要我说啊,真正有用的知识就像螺丝钉,得能拧到实际生活的螺母上。下次再看到这类内容,不妨多问句:“这话能指导我明天早饭吃啥不?”保准能筛掉不少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