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ǐ mǐ zhī yīn
成语解释:靡靡:颓废萎靡。使人萎靡、颓唐的声音。形容颓废、萎靡或淫荡的音乐。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十过》:“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靡靡之音
英文翻译:decadent music
靡:[mí]浪费:靡费。奢靡。[mǐ]1.倒下:望风披靡。2.没有:靡事不为(什么工作都干)。
靡:[mí]浪费:靡费。奢靡。[mǐ]1.倒下:望风披靡。2.没有:靡事不为(什么工作都干)。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音:1.声音;读音:音律。音乐。口音。乐音。杂音。把这个字的音读准。2.消息:佳音。音信。3.指音节:单音词。复音词。4.读(某音):“区”字作姓时音欧。5.姓。
什么是靡靡之音?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让人听了昏昏欲睡、失去干劲的音乐或声音。比如有人熬夜加班时突然打开一首软绵绵的情歌,同事可能会开玩笑:"别放这种靡靡之音了,再听下去报表都写不完了!"这时候音乐本身没有错,但在特定场景下就成了消磨斗志的"背锅侠"。
有个真实案例:某程序员在调试代码时循环播放钢琴独奏曲,结果被主管提醒"换个有节奏感的音乐"。这算不算靡靡之音?其实关键看音乐是否与环境匹配。就像运动时听慢摇可能不合适,但睡前听反而有助眠效果。重点在于度的把握——适量是享受,过量可能就成干扰了。
我曾在咖啡厅见过有趣一幕:两位创业者激烈讨论方案时,背景音乐突然切换成慵懒的爵士乐。其中一人立即举手示意服务员:"能换个振奋点的曲子吗?我们这谈着几百万的项目呢!"这个场景完美诠释了靡靡之音的双面性——它就像声音界的巧克力,偶尔品尝很美妙,但吃多了容易腻。
现代人面对各种"声音诱惑"时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建立场景歌单。工作时段选择节奏明快的纯音乐,休闲时刻再切换到舒缓曲目。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分享经验:剪辑视频时听电子音乐,写文案时换成白噪音,不同场景用不同声音背景,既保证效率又不失生活情趣。
有趣的是,某些传统认知中的靡靡之音正在被重新定义。古筝曲《高山流水》在明代曾被批"乱人心志",如今却成为办公族最爱的背景音乐之一。这提醒我们:对声音的判断往往带着时代滤镜。与其纠结标签,不如关注音乐带来的实际影响——只要能帮助专注当下,何必在意他人评价?
最后分享个小发现:地铁里戴降噪耳机的年轻人,有不少在听看似"靡靡"的ASMR声音。他们解释说这种白噪音反而能隔绝外部干扰。你看,所谓的靡靡之音用对了地方,也能变成提升效率的工具。生活就像混音台,关键看我们怎么调节不同声部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