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ín
  • shēn
  • yu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ú lín shēn yuān

成语解释: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成语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处境

繁体字形:如臨深淵

英文翻译:as if

如临深渊的意思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临:1.靠近;对着:临街。临河。背山临水。居高临下。如临大敌。2.来到;到达:光临。莅临。身临其境。双喜临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睡。临毕业。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临摹。临帖。临画。临得挺像。5.姓。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渊:1.深水;潭:深渊。鱼跃于渊。天渊之别。2.深:渊泉。渊博。3.姓。

成语评论

如临深渊”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先看个例子:公司新项目启动会上,经理反复强调:“市场变化太快,每一步决策都要像如临深渊一样谨慎。”这里既点明了风险,又暗示团队需要高度专注。为什么用“深渊”来比喻?因为站在悬崖边的紧张感,和面对重大选择时的心理状态太像了。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诗经》,古人用“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形容周文王的谨慎。放到今天,完全可以用在职场新人第一次独立负责项目时——明明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却要强装镇定把控每个细节。这种古今通用的画面感,正是成语的生命力所在。

有人可能问:谨慎和恐惧有什么区别?关键在动作的主动性。就像高空走钢丝的表演者,虽然知道脚下是万丈深渊,但依然能保持平衡稳步向前。工作中处理客户危机时,这种既意识到风险又保持专业度的状态,就是“如临深渊”的最佳诠释。

我发现现代人使用这个成语时常犯两个错误:要么用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比如纠结午饭吃什么),要么用在已成定局的失败案例里。其实它最适合描述“进行时”的谨慎状态——就像医生做精密手术时,既清楚失误的严重后果,又具备化解风险的专业能力。

有个有趣的现象:在投资领域,老股民常把“如临深渊”挂在嘴边。这不是故作高深,而是经历过市场波动的人,真正懂得在机遇和风险间走钢丝的滋味。他们看财报时的眼神,和古人察看结冰河面的神态,本质上都是对不确定性的敬畏。

最后说个反常识的观点:适度的“如临深渊”心态反而能提高效率。去年帮朋友策划求婚仪式时,我们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反复推敲每个环节,这种谨慎不仅没拖后腿,反而避免了当天雨伞没带、戒指忘拿等低级错误。有时候,对深渊的凝视能让人看得更清楚。

如临深渊的造句

  1. 造句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 造句 古人云,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稍一粗心大意,就有可能致人伤残,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医疗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轻率。
  3. 造句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候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园也。
  4. 造句 人活在世上永远如临深渊,其实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回头二字,最多也只是重新开始。
  5. 造句 一周心情守则:周一可以如临深渊,周二可以如履薄冰,周三可以摇头叹气,周四可以无精打采,周五可以六神无主,周末一定要放松心情,违者罚请客一次!
  6. 造句 做人要学会敬畏,有所为必有所不为。做事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冯唐 
  7. 造句 ,说的是两脚要跨马步,像是站在浮泥上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8. 造句 你那父母肉眼凡胎,哪里知道你一落地便是如剑悬顶、如临深渊、祸在旦夕,却只顾开怀戏儿,终日还沉浸在喜悦当中!
  9. 造句 古往今来,认真研究历史,凡成大事长久不衰者,无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0. 造句 一会儿如临深渊地狱,一会儿又如走进神祗净土,种种莫名的感受浮上心间,让他警醒与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