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ǎn è tāo guāng
成语解释:比喻隐匿锋芒,才气不外露
成语出处:明 张煌言《上鲁国主启二》:“仍乞敛锷韬光,以绝敌人窥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人谦虚
繁体字形:斂鍔韜光
英文翻译:Keep one's power low
敛:1.收起;收住:敛容。敛足。2.约束:敛迹。3.收集;征收:敛钱。横征暴敛。把工具敛起来。
锷:刀剑的刃。
韬:1.弓或剑的套子。2.隐藏:韬光养晦。3.用兵的计谋:韬略。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敛锷韬光”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公司里有个技术大牛,明明能轻松搞定项目难题,但他平时开会很少主动抢话,反而总让同事先发言。等到团队遇到瓶颈时,他才默默拿出方案,既解决了问题,又没让其他人觉得尴尬。这就是典型的“敛锷韬光”——把锋芒藏起来,关键时刻再亮剑。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装低调吗?和躺平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完全不同。比如你见过公园里打太极的老人吗?他们动作看似缓慢无力,但一招一式都带着内劲。敛锷韬光就像这种“绵里藏针”的状态——表面不显山露水,但内心始终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某次朋友创业拉投资,前期故意避开热门赛道,等竞争对手烧完钱退出市场后,他带着优化过的产品突然发力,这就是商业版的“藏锋守拙”。
这种智慧在现代社会还适用吗?看看那些科技公司的发布会就知道答案了。某手机品牌曾提前半年曝光新机型参数,结果被对手针对性狙击;而另一家公司直到产品上市前一周才放出真机演示,反而引发市场轰动。可见主动收敛锋芒不是示弱,而是给自己留出观察形势的窗口期。就像下围棋时,高手往往先布暗子,等对手露出破绽再连成杀招。
我个人观察发现,越是身处复杂环境,这个成语越显价值。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如果过早展露全部实力,容易陷入“能者多劳却不多得”的困境;但若完全隐藏能力,又可能错失机会。去年部门竞聘时,有个同事在常规工作中保持稳定输出,却在年终述职时系统梳理了三年积累的行业洞察,最终让所有人看到他的真实潜力。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或许就是现代职场对“敛锷韬光”的最新诠释。
说到底,这个成语教我们的不是压抑个性,而是选择更有策略的自我呈现方式。就像夜空中的月亮,平时借着太阳的光辉温柔照耀,等到云开雾散时,自然能展现独有的皎洁光芒。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需要沉淀的阶段,不妨记住:暂时的收敛不是退缩,而是为更有力量的绽放积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