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ǒu shāo zhī cái
成语解释: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永斗筲之材,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左右之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人的气量狭小
繁体字形:鬥蕱之材
英文翻译:a person of limited capacity
斗:[dòu]1.对打:斗殴。战斗。2.比赛胜负,争胜:斗力。斗劲。斗智。斗志昂扬。3.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斗牛。斗蟋蟀。4.拼合,对准,凑近:斗眼。5.古同“逗”,逗引。[dǒu]1.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2.量粮食的器具: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3.形容小东西的大:斗胆。4.形容大东西的小:斗室。5.像斗的东西:斗车。斗笠。斗篷。熨斗。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斗。气冲斗牛(怒气冲天)。7.特指“北斗星”:斗折蛇行。8.古同“陡”,高耸的样子。9.〔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10.古同“陡”,突然。
筲:1.古时盛饭的竹器。现称淘米用的竹器为筲箕。2.水桶:水筲。一筲水。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材:1.木料:木材。树木已经成材。2.原材料;资料:钢材。教材。3.人的资质能力:因材施教。4.从资质能力的高低来衡量的某种人:人材。蠢材。5.棺材:一口材。
哎呦,这个“斗筲之材”听起来文绉绉的,到底是啥意思啊?说白了,它就像咱平时吐槽人“格局太小”或者“能力不够看”。比如有人明明只能扛一袋米,非要吹牛说自己能搬山,结果一上手就露馅——这不就是典型的“斗筲之材”嘛!
那问题来了:为啥古人要用“斗”和“筲”来形容人?嘿嘿,这两个都是古代的容器,一个装十升,一个装两升,合起来连顿饭都煮不熟。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暗讽人“肚量小、本事低”吗?像《论语》里原话说的:“斗筲之人,何足算也!”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点能耐也好意思出来混?”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哈!比如公司里有个同事,每次领导让他做个PPT,他都能把十页内容塞成五十页,结果重点全淹没在废话里。大家私下嘀咕:“老张这水平,真是斗筲之材啊!”不过话说回来,谁还没个短板呢?说不定人家Excel玩得贼溜呢!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适用这个成语吗?别说,还真有现实版!就像我邻居小王,整天嚷嚷要创业当老板,结果连摆地摊都算不清成本价。他爸气得直拍大腿:“就你这斗筲之材,先把买菜钱算明白吧!”不过咱也别笑话人,指不定哪天人家突然开窍了呢?
依我看啊,这成语就像面照妖镜,既能让人看清现实,也可能误伤潜力股。现在这年头,有人二十岁是天才,有人三十岁才发光。好比三国里的蒋干,放着好好的名士不当,非要和周瑜较劲,结果成了千年笑柄——这不就是被“斗筲之材”标签坑惨了的典型?
最后唠句实在的:咱评价别人时悠着点用这词,毕竟“莫欺少年穷”嘛!但要是遇到那种明明菜还爱显摆的,甩句“您这斗筲之材就别折腾了”,保准比直接骂人还扎心。记住咯,老祖宗的智慧就像辣椒面——用得巧能提味,撒多了可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