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n yuàn fèi téng
成语解释: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十卷:“王荆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腾。”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
繁体字形:民怨沸騰
英文翻译:the people are boiling with resentment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怨:1.怨恨:抱怨。结怨。2.责怪:任劳任怨。事情没办好只能怨我自己。
沸:沸腾:沸油。扬汤止沸。水沸后自动断电。沸天震地(形容声音极响)。
腾:1.奔跑或跳跃:奔腾。欢腾。2.升(到空中):升腾。飞腾。3.使空(kòng):腾地方。腾出时间温功课。4.用在某些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反复、连续:翻腾。折腾。倒腾。闹腾。5.姓。
“民怨沸腾”这个成语,究竟该怎么用呢?举个例子:某地政府突然宣布提高公共交通票价,却未提前征求市民意见,结果短时间内社交媒体上批评声四起,民众自发组织座谈会表达诉求——这便是一幅典型的“民怨沸腾”场景。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沸腾’形容民怨?”其实这个比喻非常生动。就像烧水时气泡不断上涌、水面剧烈翻滚的状态,当民众的不满情绪积累到临界点,就会形成集体性的意见爆发。比如某小区物业长期不作为,导致垃圾堆积、电梯故障频发,业主们连续三个月拒缴管理费,最终迫使物业公司整改,这正是“民怨沸腾”推动问题解决的积极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民怨沸腾是否等同于社会动荡?答案是否定的。去年某网红餐饮品牌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消费者集体投诉,企业负责人24小时内公开道歉并启动十倍赔偿机制,事件得以快速平息。这说明只要应对得当,沸腾的民怨反而能成为改进的契机。
如何在写作中自然运用这个成语?不妨试试这样的句子:“当教育部门宣布取消课后托管服务时,家长群的讨论热度堪比盛夏骄阳,民怨沸腾之势倒逼政策制定者连夜召开听证会。”这里既保留了成语的力度,又通过具体情境让读者感同身受。
观察现实会发现,移动互联网时代放大了“民怨沸腾”的传播效应。上周某视频平台突然调整会员权益,短短两小时#还我会员日#话题就冲上热搜榜首。这种即时性的民意表达虽显激烈,却也倒逼企业更注重用户体验。从这个角度看,适度沸腾的民怨未尝不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最后分享个有趣现象:菜市场里若有个别摊主长期缺斤少两,顾客们口耳相传形成的抵制行动,本质上也是微观层面的“民怨沸腾”。这类市井智慧告诉我们,群体性不满往往始于具体的生活细节,而化解的关键在于及时疏通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