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āng hǎi yī sù
成语解释: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
成语出处: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微不足道的事
繁体字形:滄海一粟
英文翻译:only a drop in the bucket
沧:1.暗绿色(指水):沧海。2.冷:沧凉。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粟:谷子。去壳后叫小米。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适应性强。是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
哎,你听说过“沧海一粟”这成语不?说白了,它就像把一粒小米扔进大海里,根本找不着影儿!比如说啊,老张总觉得自己在公司里特重要,结果部门一裁员,他忽然发现——自己不过就是“沧海一粟”嘛,离了谁地球还不是照样转?
等等,这成语到底想表达啥?核心问题来了:为啥要用大海和小米比?嘿,你想想啊,大海多辽阔,小米多渺小?这个反差感直接把人震住,瞬间get到“微不足道”的意思。就像你站在山顶看城市,密密麻麻的高楼都成了小蚂蚁窝,这时候你肯定会嘀咕:“人活着也太渺小了吧!”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王第一次去沙漠露营,晚上抬头看满天繁星,突然一拍大腿:“和宇宙比起来,我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这话说得,既浪漫又扎心。要我说啊,这成语妙就妙在让人清醒——别总把自己当主角,该谦虚时就得谦虚。
不过话又说回来,渺小不代表没价值。就像大海里每粒沙子都在反射阳光,咱们每个人也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拿我表妹来说,她就是个普通护士,可疫情期间天天穿着防护服奔波,你说她是不是“沧海一粟”?但就是这些“小米粒”们,愣是撑起了整片天!
说到底,“沧海一粟”既教人看清现实,又暗藏希望。下次遇到烦心事,不妨想想这成语——事儿再大,搁时间长河里也就是个小浪花,你说是这个理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