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g tián cāng hǎi
成语解释: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分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繁体字形:桑田滄海
英文翻译:the sea turns into mulberry fields and vice versa
桑:1.桑树,落叶乔木,树皮有浅裂,叶子卵形,花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穗可以吃,嫩枝、根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2.(Sāng)姓。
田:1.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麦田。棉田。2.蕴藏矿物可供开采的地带。专用于某些生产的土地:油田。盐田。3.同“佃(tián)”。4.同“畋”。
沧:1.暗绿色(指水):沧海。2.冷:沧凉。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桑田沧海”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世事变化巨大,原本是田地的地方变成了大海,而大海也可能化为陆地。那么,它究竟能用在哪些场景里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如今高楼林立,地铁穿梭,真是桑田沧海啊!” 短短一句话,既点出了时间跨度,又用对比突显了变化之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桑田沧海’?直接说‘变化很大’不行吗?” 这个问题其实抓住了成语的核心价值。试想,当你说“家乡从渔村变成自贸区”时,用“桑田沧海”不仅更生动,还能引发听众对时间力量的联想——就像地质变迁需要千万年,人类社会的剧变却可能在几十年间完成。
再来看个反例:“老张自从学会用智能手机,聊天打字比年轻人还快,简直是桑田沧海!” 这里用词显然不合适。成语更适合描述宏观、持久且不可逆的变化,而非个人技能的提升。这种误用反而会削弱表达效果。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暗示了变化的双向性。就像我常去的湿地公园,二十年前是化工厂旧址,经过生态修复,如今白鹭成群。这种“破坏—修复”的循环,恰恰印证了“沧海”与“桑田”并非单向转化,而是动态平衡的过程。
最后分享一个观察:当我们说“经历桑田沧海”时,往往带着对时间流逝的敬畏。就像老家村口那棵三百岁的古榕,它见证过战火纷飞,也沐浴着现代霓虹。这种跨越时代的视角提醒我们: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或许正是明天的沧海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