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ú xuè piāo lǔ
成语解释:橹:盾牌。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血流成河
繁体字形:流血漂櫓
英文翻译:Bleeding scull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血:[xuè]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4.指月经。5.姓。[xiě]义同“血”(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漂:[piāo]1.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树叶在水面上漂着。2.浮在液体表面顺着液体流动或风吹动的方向移动:远远漂过来一只小船。[piǎo]1.漂白:漂过的布特别白。2.用水冲去杂质:漂朱砂。[piào](事情、账目等)落空:那事没有什么指望,漂了。
橹:1.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尾或船旁,用人摇。2.大盾牌。
“流血漂橹”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战场上死伤惨重,流的血多到能把盾牌(橹)都漂起来。比如在历史纪录片里,讲到古代诸侯混战时,旁白可能会说:“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一场战役下来,常常是流血漂橹、尸横遍野。”这种画面感极强的表达,一下子就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人要用‘橹’来比喻?”其实这和古代军事装备有关。橹原本是防御用的盾牌,战场上士兵倒下时,盾牌可能掉进血泊里,被大量鲜血浸泡甚至漂浮起来——这种夸张的想象,反而成了描述惨烈程度的“神比喻”。比如在分析《三国演义》时,可以写:“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的场景固然英勇,但背后折射出的却是普通士兵流血漂橹的悲壮现实。”
这个成语在现代还能用吗?当然可以!虽然不再有冷兵器时代的盾牌,但用它来比喻激烈竞争的后果依然贴切。比如描述商业竞争时可以说:“两家巨头为争夺市场展开价格战,最终导致整个行业利润薄如刀片,真可谓现代商战中的流血漂橹。”不过我个人觉得,这类成语更适合用在需要引发深度思考的场合,而不是日常闲聊。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其实藏着古人的生存智慧。他们用如此具象化的表达,既是对战争的客观记录,也是对未来者的警示。就像我们现在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本质上都是用生动案例传递经验教训。换个角度看,“流血漂橹”不仅是历史场景的复现,更像一面镜子,提醒着和平的珍贵。
在运用这类成语时,要注意语境的分寸感。比如写乡村振兴的文章里突然用“流血漂橹”,肯定会让读者困惑;但如果是讨论历史教训或冲突后果,这个成语就能瞬间提升文字的张力。说到底,语言就像工具箱里的锤子,关键要看使用者会不会选对场景、用对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