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 gēng bàn yè
成语解释:深夜。
成语出处:元 李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兄弟,深更半夜,你唤我做什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深夜
繁体字形:深更半亱
英文翻译:at dead of night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更:[gēng]1.改变;改换:更改。更换。2.经历:少(shào)不更事(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3.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三更半夜。[gèng]1.副词。2.更加;越发:更好地为人民服务。3.再:更上一层楼。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半尺。一斤半。半价。过半。一年半载。2.在…中间: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废。3.表示很少:一星半点儿。一鳞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楼房。房门半开着。5.姓。
夜: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说到“深更半夜”,你会想到什么?是万籁俱寂的街道,还是独自伏案的身影?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夜深人静的时刻,但它的实际用法远比字面意思更生动。比如:“他总爱在深更半夜写代码,说这时候灵感最活跃。”这句话不仅点明了时间,还暗示了主人公独特的工作习惯。那为什么人们总爱用“深更半夜”来强调时间特殊呢?
来看个生活场景:小区楼下的路灯忽明忽暗,老王却打着手电筒在花坛里翻找。邻居问起时,他挠头笑道:“昨儿深更半夜遛狗,钥匙掉这儿了。”这里的成语既交代了事件发生的特殊时段,又让画面平添几分戏剧性。可见“深更半夜”不仅能渲染氛围,还能为故事增添真实感。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代人虽用手机就能看时间,但“深更半夜”的使用频率反而更高了。比如直播主播会说:“感谢深更半夜还守着的家人们!”这种用法打破了传统语境,将成语转化为情感联结的纽带。这让我想到,语言就像活水,总在适应时代流淌——那些看似古老的表达,其实正在以新的方式与我们共生。
再举个反差例子: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作文里,小朋友写道“爸爸在深更半夜给我修好了机器人”。稚嫩的笔触配上这个“大词”,反倒凸显出孩子对父亲熬夜付出的深刻印象。这种语言上的“错位”,恰恰证明了成语的生命力——它能跨越年龄和场景,成为传递情感的桥梁。
说到个人体会,我倒觉得“深更半夜”像面镜子,照见不同人的生活状态。有人在此刻追梦,有人为生计奔波,还有人单纯享受这份宁静。有次凌晨三点听到楼下环卫工扫地的声音,突然明白:原来每个“深更半夜”的故事,都在编织着城市的呼吸韵律。或许我们该少些熬夜的执念,多些对这份特殊时刻的珍视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