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ēn
  • gēng
  • b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ēn gēng bàn yè

成语解释:深夜。

成语出处:元 李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兄弟,深更半夜,你唤我做什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深夜

繁体字形:深更半亱

英文翻译:at dead of night

深更半夜的意思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更:[gēng]1.改变;改换:更改。更换。2.经历:少(shào)不更事(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3.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三更半夜。[gèng]1.副词。2.更加;越发:更好地为人民服务。3.再:更上一层楼。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半尺。一斤半。半价。过半。一年半载。2.在…中间: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废。3.表示很少:一星半点儿。一鳞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楼房。房门半开着。5.姓。

夜: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成语评论

说到“深更半夜”,你会想到什么?是万籁俱寂的街道,还是独自伏案的身影?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夜深人静的时刻,但它的实际用法远比字面意思更生动。比如:“他总爱在深更半夜写代码,说这时候灵感最活跃。”这句话不仅点明了时间,还暗示了主人公独特的工作习惯。那为什么人们总爱用“深更半夜”来强调时间特殊呢?

来看个生活场景:小区楼下的路灯忽明忽暗,老王却打着手电筒在花坛里翻找。邻居问起时,他挠头笑道:“昨儿深更半夜遛狗,钥匙掉这儿了。”这里的成语既交代了事件发生的特殊时段,又让画面平添几分戏剧性。可见“深更半夜”不仅能渲染氛围,还能为故事增添真实感。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代人虽用手机就能看时间,但“深更半夜”的使用频率反而更高了。比如直播主播会说:“感谢深更半夜还守着的家人们!”这种用法打破了传统语境,将成语转化为情感联结的纽带。这让我想到,语言就像活水,总在适应时代流淌——那些看似古老的表达,其实正在以新的方式与我们共生。

再举个反差例子: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作文里,小朋友写道“爸爸在深更半夜给我修好了机器人”。稚嫩的笔触配上这个“大词”,反倒凸显出孩子对父亲熬夜付出的深刻印象。这种语言上的“错位”,恰恰证明了成语的生命力——它能跨越年龄和场景,成为传递情感的桥梁。

说到个人体会,我倒觉得“深更半夜”像面镜子,照见不同人的生活状态。有人在此刻追梦,有人为生计奔波,还有人单纯享受这份宁静。有次凌晨三点听到楼下环卫工扫地的声音,突然明白:原来每个“深更半夜”的故事,都在编织着城市的呼吸韵律。或许我们该少些熬夜的执念,多些对这份特殊时刻的珍视与理解。

深更半夜的造句

  1. 造句 已经深更半夜,你还不睡觉?
  2. 造句 你深更半夜把我叫起来,有什么事吗?
  3. 造句 深更半夜的,你别放音乐了,以免影响别人休息。
  4. 造句 小强深更半夜突发奇想,因想要吃烧烤而被妈妈狠狠地骂了一顿。
  5. 造句 这就是咽喉,每逢深更半夜,有人告发仇人的无头状子偷偷塞进这咽喉,投下去。
  6. 造句 深更半夜被叫醒,这6个大男人目光灼灼地盯着他,浑身上下湿漉漉的到处是泥,就剩下犀利的眼神……
  7. 造句 深更半夜,警铃猛然响起,所有劳工都被迅速从窝棚里赶起来,到空地上站队。
  8. 造句 照说是不应该在深更半夜打电话给学生的,可我什么都核计好了。
  9. 造句 本报讯(记者南开宇)深更半夜,一男子抱着一婴儿在街头急走,孩子哇哇大哭男子却不管不问。
  10. 造句 小姑娘,深更半夜的,你一人在此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