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心里踏实
繁体字形:半亱敲門不喫驚
英文翻译:It's not surprising to knock at the door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半尺。一斤半。半价。过半。一年半载。2.在…中间: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废。3.表示很少:一星半点儿。一鳞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楼房。房门半开着。5.姓。
夜: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敲:1.在物体上面打,使发出声音:敲门。敲锣打鼓。2.敲竹杠;敲诈:有的商人一听顾客是外乡口音,往往就要敲一下子。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吃:1.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吃饭。吃奶。吃药。2.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吃老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3.吸收(液体):道林纸不吃墨。4.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吃掉敌人一个团。拿车吃他的炮。5.承受;禁受:吃得消。吃不住。6.受;挨:吃亏。吃惊。吃批评。7.耗费:吃力。吃劲。8.被(多见于早期白话):吃他耻笑。9.见〖口吃〗。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嘿,各位看官!今儿咱们聊聊“夜半敲门心不惊”这句老话。说白了,就是形容人遇到突发状况也能保持淡定,对吧?比如老王半夜听见有人咚咚砸门,他披着外套慢悠悠开门,结果发现是邻居家猫打翻了花盆——您猜他怎么着?他反倒笑呵呵帮人收拾残局,嘴里还念叨:“小事儿,谁家还没个手忙脚乱的时候!”
等等,这成语到底想说啥呢?说白了,它可不单指胆子大。您琢磨琢磨,为啥有人被突然打扰还能稳如泰山?关键啊,在于心里有底。就像前阵子我二叔家遭了贼,老爷子愣是抄起擀面杖和歹徒唠了半小时家常,最后贼人主动投案自首。为啥?因为我二叔年轻时当过片警,见惯了风浪,你懂的!
话说回来,这种心态搁现在可太金贵了。前两天我同事小张接到甲方半夜12点的夺命连环call,换别人早炸毛了,人家愣是边嗦泡面边改方案。要我说啊,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劲儿,可不是装出来的,得靠平时踏踏实实积累本事。就像老话说的,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嘛!
不过您可别误会,这成语也不是教人当木头疙瘩。去年楼下的李医生半夜被急诊叫醒,他一个鲤鱼打挺就冲去医院——人家这是职业习惯养成的条件反射。所以说啊,真正的“不惊”不是麻木,而是该紧张时全力以赴,该放松时从容应对。您瞅瞅,这分寸拿捏得多讲究!
要我说,咱们普通人修炼这份定力,不妨从日常小事练起。好比说突然下雨没带伞,与其骂骂咧咧,不如哼着小曲感受雨丝清凉;遇上地铁坐过站,权当免费观光新路线。生活嘛,就像开盲盒,您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巧克力的滋味——但只要牙口好,啥味道都能嚼出甜头来,您说是这个理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