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òng bù yù shēng
成语解释: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成语出处: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痛不慾生
英文翻译:hardly wished to live
痛:1.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痛。肚子痛。伤口很痛。2.悲伤:悲痛。哀痛。3.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痛击。痛骂。痛歼。痛饮。痛下决心。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欲:1.欲望:食欲。求知欲。2.想要;希望:欲言又止。从心所欲。3.需要:胆欲大而心欲细。4.将要:摇摇欲坠。山雨欲来风满楼。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痛不欲生”这个成语听起来就让人心头一颤,但它究竟怎么用?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有人因为失去至亲,连续几个月闭门不出,形容自己“痛不欲生,仿佛生命被抽空”。这里的“痛”不仅是情绪上的崩溃,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彻底否定。
**为什么“痛不欲生”常被用来描述极端痛苦?**关键在于这个成语的“不欲生”——连活下去的欲望都被摧毁,显然超过了普通的悲伤。比如一位创业者投入十年心血的公司破产后,他说:“每天醒来都觉得毫无意义,这种痛不欲生的感觉比负债更可怕。”此时痛苦已经蔓延到生存意志的层面。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人真的会经历这种程度的痛苦吗?”实际上,当代社会中的精神压力可能以更隐蔽的方式存在。比如长期抑郁症患者描述:“就像被困在黑暗的冰窖里,明明知道外面有光,但连伸手的力气都没有。”这种持续性的精神折磨,同样符合“痛不欲生”的本质。
在个人观察中,我发现人们容易低估言语的力量。当朋友说“我快撑不住了”时,如果简单回应“别想太多”,可能错过帮助的关键时机。用“痛不欲生”这个词时,它就像一盏警示灯,提醒我们眼前的痛苦已接近承受极限。
关于这个成语的使用边界,有个有趣的发现:它更多出现在旁观者视角。当事人往往用“生不如死”这类更直接的表白,而他人描述时才会选择“痛不欲生”。这种微妙差异,反映出语言在传递他人痛苦时的谨慎与克制。
面对巨大苦难时,人类展现的韧性往往超乎想象。就像地震幸存者在回忆时说:“当时确实痛不欲生,但看到救援队的身影,突然觉得必须替逝者活下去。”这种从绝望中重生的力量,恰好说明了痛苦与希望并存的生存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