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è qiè sī yǔ
成语解释:私:私下;背地里。指背着人悄悄地说话。
成语出处: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时尚窃窃私语,未敢公然言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人小声说话
繁体字形:竊竊私語
英文翻译:whisper to one another
窃:1.偷;用阴谋手段夺取:行窃。窃位。2.暗中;偷偷地:窃听。窃窃私语。3.谦辞。称自己:窃以为。
窃:1.偷;用阴谋手段夺取:行窃。窃位。2.暗中;偷偷地:窃听。窃窃私语。3.谦辞。称自己:窃以为。
私:1.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私事。私信。私有。2.自私(跟“公”相对):私心。大公无私。3.暗地里;私下:私访。窃窃私语。4.秘密而不合法的:私货。私盐。私通。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窃窃私语”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才合适?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午休的办公室里,两位同事缩在角落小声讨论:“听说下个月要发奖金了?”这种压低声音、避免被旁人听到的对话,就是典型的“窃窃私语”。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用‘大声讨论’或‘公开宣布’呢?”因为“窃窃私语”自带一种私密感,就像用气声传递秘密,连空气都变得轻飘飘的。比如课堂上,后排学生偷偷用课本挡着脸:“放学后去奶茶店吗?”老师一转身,声音立刻消散在翻书声中。
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负面场景吗?完全不是!公园长椅上,两位老人捧着相册低语:“你看这张照片,咱们年轻时候多精神。”这时候的窃窃私语裹着回忆的温度,反倒显得温情脉脉。关键要看对话内容和场景——是藏着八卦的紧张,还是含着笑意的分享?
个人认为,现代人其实更常遇到“无声的窃窃私语”。比如地铁里戴着耳机视频通话的情侣,虽然没出声,但眉飞色舞的表情和手势,简直像在用眼睛说悄悄话。这种新时代的“无声私语”,倒是给成语赋予了新趣味。
需要注意的是,“窃窃私语”和“交头接耳”有什么区别?前者更强调声音轻细,后者侧重动作亲密。比如会议上有人咬耳朵说小话,用“交头接耳”更贴切;而隔着两排座位用气声传话,就更适合用“窃窃私语”。
下次遇到需要描述轻声对话的场景,不妨先想想:这声音像蒲公英被风吹散的轨迹,还是像蚂蚁搬运食物时触角的碰撞?找准那种似有若无的感觉,“窃窃私语”用起来就活灵活现了。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有趣的私语瞬间?试着观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