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ān
  • ji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ān sì hú jiāng

成语解释: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浆:汤用箪盛饭;用壶盛汤;犒劳军队。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状语;常与迎接连用

繁体字形:簞食壺漿

英文翻译:receive soldiers with baskets of rice and vessels of congee

箪食壶浆的意思

箪:古代用竹子等编成的盛饭用的器具。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壶:1.陶瓷或金属等制成的容器,有嘴儿,有把儿或提梁,用来盛液体,从嘴儿往外倒:茶壶。酒壶。喷壶。2.(Hú)姓。

浆:[jiāng]1.较浓的液体:豆浆。泥浆。纸浆。粉浆。2.用粉浆或米汤浸纱、布或衣服使干后发硬发挺:浆洗。衬衫领子要浆一下。[jiàng]同“”(jiàng)。

成语评论

哎,说到“箪食壶浆”这个成语,大家可能有点耳熟但不太确定它的意思吧?说白了,它最早出自《孟子》,字面意思是“用箪装饭,用壶盛汤”,用来形容老百姓热情迎接军队或者支持某人的场景。那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呢?咱们直接上例子!

比如,小王最近创业失败,但街坊邻居不仅没笑话他,反而天天给他送吃的喝的,鼓励他重新振作。这时候就能说:“乡亲们简直是箪食壶浆,让小王感动得差点哭出来。”你看,这不就是用小细节表达大伙儿的支持嘛!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古代打仗的时候吗?”嘿,当然不是!现代社会照样能用。比如公司新项目上线,团队加班到深夜,隔壁部门同事主动买奶茶、送点心,这时候老板一句“大家箪食壶浆来帮忙,项目不成功都说不过去啊”,既幽默又贴切,你品,你细品。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社区志愿者给孤寡老人送温暖。李阿姨每周带着自己包的饺子去探望张大爷,张大爷逢人就说:“这年头还有人箪食壶浆地关心我,真是比亲闺女还亲。”你看,成语用在这儿是不是立马让画面鲜活起来了?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其实“箪食壶浆”背后藏着一种朴素的智慧:真诚的付出不需要多华丽,一碗饭一壶水也能传递心意。现在大家总说“仪式感”,但有时候啊,随手递杯热水、分块饼干,反而更让人暖心。你说对吧?

最后提一嘴,我自个儿觉得这成语特别适合形容那些“低调但实在”的支持。比如疫情期间邻居之间互相送菜,没人喊口号,但一筐土豆两颗白菜,可不就是现代版的箪食壶浆吗?这种人情味儿啊,才是生活里最珍贵的“硬通货”。

箪食壶浆的造句

  1. 造句 曹操引得胜之兵回来后,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表示欢迎。
  2. 造句 每当农忙时士兵常义务帮忙收割,今年农民以箪食壶浆,迎接他们。
  3. 造句 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迎之。
  4. 造句 解放军在胜利归来的时候;老百姓往往箪食壶浆来欢迎。
  5. 造句 被暴力统治的人民在义军攻入城池后,箪食壶浆地迎接义军的来临。
  6. 造句 大军所到之所,并无一人掳掠,鸡犬不惊,百姓无不箪食壶浆劳军,但我军却并不取一分一毫,于是民心归顺,仁义之名传遍江东。
  7. 造句 有山民居于中,其往来种作,黄发垂髫,箪食壶浆,并怡然自乐。
  8. 造句 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9. 造句 三湘历史上的36位文化代表人物“魂兮归来”,不仅仅是“归来”,目睹着这块土地上的后人箪食壶浆迎候他们,大礼大节纪念他们,他们一定会载欣载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