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ún lú zhī sī
成语解释: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成语出处:《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思念故乡
繁体字形:蒓鱸之思
英文翻译:homesick
莼:多年生水草,叶子椭圆形,浮在水面,茎上和叶的背面有黏液,花暗红色。嫩叶可以吃。
鲈:鲈鱼,体侧扁,上部青灰色,下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性凶猛,吃鱼虾等。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思:[sī]1.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2.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3.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4.姓。[sāi]〔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于思者如故矣”。
哎哟喂,说到“莼鲈之思”这个成语啊,可能有些小伙伴第一次听会懵:这到底是啥意思?说白了,它就是古人用来形容“想家想到心痒痒”的高级说法!比如你刷朋友圈看到老家街边小吃摊的照片,突然鼻头一酸——这不就是现代版莼鲈之思嘛!
等等,这成语背后到底有啥故事呢?原来啊,西晋有个叫张翰的老铁,在洛阳当官时突然馋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干脆撂挑子辞职回江南了。要我说啊,这哥们儿绝对是个吃货界的行动派!不过你细品,这哪儿只是嘴馋啊?分明是乡愁压不住了,连功名利禄都成了浮云。
那问题来了:现代人天天刷短视频、点外卖,还会不会触发这种“莼鲈之思”?嘿,这你可问对人啦!上周我表弟在英国留学,半夜三点给我发消息说“姐,我闻到楼下炸油条的味儿了”,结果是他室友在烤面包——您瞧,这乡愁说来就来,连嗅觉都会产生幻觉呢!
要我说啊,现在年轻人玩得花,思乡方式也升级了。以前是写家书寄特产,现在直接开直播带爸妈云逛超市。但甭管科技多发达,逢年过节抢不到票时,谁还没对着手机里老家窗台上的腊肠咽过口水?这种“舌尖上的乡愁”,可不就是莼鲈之思的2.0版本嘛!
说到底啊,这个成语能活蹦乱跳传到现在,不就是因为它戳中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密码吗?无论是古代文人的莼菜鲈鱼,还是当代打工人的妈妈牌饺子,本质上都是对“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追寻。下次你要是想家想得抓心挠肝,不妨大大方方来句:“我这可是正宗的莼鲈之思!”保准显得倍儿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