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g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ēng mù zhī sī

成语解释: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陵寝纪》:“臣谨以山川形胜、陵宫规制,各为一图,用备九重瞻览,少慰风木之思。”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父母亡故的思念

繁体字形:風木之思

英文翻译:Thoughts of wind and trees

风木之思的意思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刺。

木:1.树木:伐木。果木。独木不成林。2.木头:枣木。榆木。檀香木。3.棺材:棺木。行将就木。4.质朴:木讷。5.反应迟钝:木然。木头木脑。他反应有点木。6.麻木:两脚冻木了。舌头木了,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7.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思:[sī]1.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2.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3.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4.姓。[sāi]〔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于思者如故矣”。

成语评论

风木之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很动人的故事。你可能会问:“这词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吧——古时候有个书生,父亲病重时他正远赴京城赶考,等收到家书赶回家,却只见门前老树被风吹得沙沙作响,树下已没了父亲的身影。后来他总说:“每见风摇枯木,便觉此生遗憾难平。”这里用“风木之思”,说的就是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

再举个现代场景:职场人小王连续三年春节加班,今年终于买好机票准备回家,却接到母亲突发脑梗的消息。他坐在候机厅盯着窗外晃动的行道树,突然红了眼眶。同事问起,他只摇头说:“终于明白什么叫风木之思。”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想:“这成语只能用在亲人离世的场景吗?”其实不然,它更多是表达一种来不及回报的愧疚感。就像我们常说的“等我有空了”,但生命从不等人。

我自己有次深夜加班,偶然瞥见办公室绿植被空调风吹得东倒西歪,突然想起老家院子里那棵总被我嫌弃挡光的香樟树。当时立刻给父亲发了条语音:“爸,周末我回来帮您修枝吧?”这种瞬间的触动,何尝不是当代人的“风木之思”?它不一定要等到失去才懂珍贵,那些被忙碌日常挤到角落的牵挂,同样能借这个成语找到出口。

有人问:“现在通讯这么发达,怎么还会产生这种遗憾?”视频通话确实能解相思,但替代不了真实的温度。就像你隔着屏幕告诉父母“多吃点好的”,和他们亲手摸到你外套厚薄时的唠叨,终究是两种不同的温度。风木之思提醒我们的,或许不是物理距离的远近,而是情感投入的深浅。

下次看到老人独自在公园长椅上看落叶,或听到邻居家传来久违的剁饺子馅声,不妨把这些生活碎片当作提醒。给阳台上那盆总忘记浇水的绿萝松松土,也许就是对抗“风木之思”最温柔的实践——毕竟有些牵挂,不必等到秋风起时才被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