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sǐ rú yí
成语解释:指甘心死去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蒯彻本以口舌从事,与武涉同时,为主其心,吠尧何罪,甘赴鼎镬,视死如饴,诚壮士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甘心死去
繁体字形:視死如飴
英文翻译:die willingly
视:1.看:视力。视线。近视。熟视无睹。2.看待:轻视。重视。藐视。一视同仁。3.考察:视察。巡视。监视。4.姓。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饴:饴糖,以含有淀粉的物质为原料经糖化和加工制得。饴糖含有麦芽糖、葡萄糖及糊精,味甜爽口,可供制糕点、糖果等。
“视死如饴”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矛盾,对吧?人怎么会把死亡当成糖一样甘之如饴呢?其实,它背后藏着一种超越恐惧的精神力量。比如,文天祥在狱中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知自己会被处决,却用诗句传递了坚定的信念——对他而言,死亡并不可怕,反而成了证明气节的方式。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心态是不是太不现实了?普通人能理解吗?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比如一位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前对队友说:“如果这次出不来,帮我告诉我妈,我选这条路不后悔。”这时候的“视死如饴”,不是对生命的轻视,而是对职业责任的极致尊重。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人能坦然面对死亡呢?从心理学角度看,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牺牲能换来更大价值时,恐惧就会被使命感稀释。就像疫情期间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他们当然知道风险,但当“救人”的意义远大于“自保”时,危险反而成了必须跨越的门槛。
不过我个人觉得,这种精神虽然崇高,但不必刻意美化死亡。生命的珍贵正在于它的有限性。那些选择“视死如饴”的人,其实比谁都更懂得活着的意义——正因如此,他们才愿意用生命去守护别人的“活着”。这种看似矛盾的选择,恰恰是人性的最高光时刻。
下次读到革命烈士家书里写着“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别只觉得他们在喊口号。试着代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活着意味着背叛理想,死亡反而成了通往尊严的通道。这时候,“视死如饴”就不再是成语,而是一代人的真实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