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sǐ rú guī

成语解释:形容不怕牺牲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赞》:“栾布哭彭越,田叔随张敖,赴死如归,彼诚知所处,虽古烈士,何以加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不怕死

繁体字形:赴死如歸

英文翻译:To die is to return

赴死如归的意思

赴:1.前往;到(某处)去:赴宴。赴京。2.投身进去:全力以赴。3.古又同“”。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归:1.返回:归国华侨。无家可归。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8.姓。

成语评论

赴死如归”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走向死亡就像回家一样自然”。乍一听可能觉得有点沉重,但它的核心其实在讲一种超越恐惧的勇气。比如《史记》里记载的刺客荆轲,明知刺杀秦王大概率会失败,依然淡定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这就是典型的赴死如归——不是为了逞英雄,而是为了兑现承诺与责任。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不要命”的精神吗?其实换个角度看,生活中处处藏着“赴死如归”的影子。比如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医生在疫情期间逆行支援,他们并非不珍惜生命,而是把某些东西看得比个人安危更重要。这种选择背后,是对职业信念的坚守,也是对他人生命的敬畏。

我曾在纪录片里看到一位老兵的回忆录。他说当年战场上,战友们冲锋前互相整理衣领的动作,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这种从容不是天生的,而是源于对“为何而战”的清晰认知。当人找到比生命更重要的意义时,恐惧就会被信念稀释——这或许就是“赴死如归”的底层逻辑。

再往深处想,这个成语其实在提醒我们:真正的勇敢不是无知无畏,而是明知代价仍选择前行。就像创业者押上全部身家追逐梦想,科研人员数十年如一日攻克难题,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向死而生”的智慧。危险本身没有价值,但跨越危险所守护的东西,永远值得尊重。

最后分享个有趣的观察:很多成语会随着时代演变出新的解读。如今说“赴死如归”,未必真要面对生死抉择,更多是指突破舒适圈的决心。比如年轻人离开稳定工作去探索未知领域,这份敢于“清零”的魄力,何尝不是当代版的从容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