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én
  • jiē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ù rén jiē zhī

成语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语出处: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繁体字形:路人皆知

英文翻译:be known to all

路人皆知的意思

路:1.道路:陆路。水路。大路。同路。2.路程:八千里路。路遥知马力。3.(路儿)途径;门路:生路。活路儿。4.条理:理路。思路。笔路。5.地区;方面:南路货。外路人。各路英雄。6.路线:三路进军。七路公共汽车。7.种类;等次:这一路人。哪一路病?。头路货。纸有好几路。二三路角色。8.用于队伍的行列,相当于“排”、“行”:四路纵队。9.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皆:都;都是:比比皆是。尽人皆知。有口皆碑。放之四海而皆准。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慧。

成语评论

提起“路人皆知”这个成语,许多人会联想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但你知道吗?这个成语背后其实藏着一种有趣的现象——当某件事变得人尽皆知时,人们反而容易忽略它的本质。比如现在社交媒体上的热搜话题,看似全民讨论,但真正理解前因后果的人可能寥寥无几。

为什么说“路人皆知”的事情反而容易被忽视?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区里突然传开“超市鸡蛋要涨价”的消息,大爷大妈们纷纷抢购。结果第二天鸡蛋价格纹丝不动,反而货架上空空如也。这种集体行动看似基于共识,实则缺乏理性判断,就像成语描述的场景一样,信息在传播中逐渐失真。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还会反复掉进类似的陷阱?这其实和人类的从众心理有关。当某个观点被重复千万次,大脑会不自觉地将其标记为“安全选项”。就像疫情期间抢购板蓝根、囤积食盐的行为,表面上是应对危机,实则是群体性焦虑的具象化表现。

个人认为,“路人皆知”在现代社会更像一面照妖镜。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非但没有增强我们的判断力,反而让真假难辨的消息更容易披上“共识”的外衣。最近某明星的绯闻事件就是典型案例:最初只是捕风捉影的传言,经过三天发酵竟演变成全民热议的“事实”,直到当事人拿出证据才真相大白。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要警惕“认知舒适区”。当某个观点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像去年某新消费品牌的爆红,全网都在讨论它的营销策略,却少有人注意到其产品质量与宣传严重不符。这种集体性的“选择性关注”,恰恰印证了成语背后的深层智慧。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路人皆知”不是终点,而是思考的起点。下次再遇到铺天盖地的热搜时,不妨先按下暂停键,像侦探般抽丝剥茧,说不定能在众声喧哗中发现被掩盖的真相。毕竟,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比盲目追随“共识”更重要。

路人皆知的造句

  1. 造句 你的幸福路人皆知,我的狼狈无处遁形。夏七夕 
  2. 造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不要为他掩饰。
  3. 造句 别再拿班做势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 造句 春光烂漫无限美,姹紫嫣红春满园。一枝红杏出墙来,路人皆知春来到。快乐心情诉不尽,唱歌跳舞尽情闹。我把祝福也送到,愿你天天快乐心情好!
  5. 造句 路人皆知,找工作现在很难。困难的时候尽显”创意“本色!对不对?
  6. 造句 球员和教练组之间关系紧张现在已经路人皆知,而卡佩罗处理门将问题的束手无措则是主要原因。
  7. 造句 你走天桥,我走地下道,你的幸福,路人皆知,我的悲伤,无处遁形。夏七夕 
  8. 造句 很多有关岛屿的恐怖传说,几乎家喻户晓、路人皆知,人人谈及色变;饶是官府也不敢问津。
  9. 造句 泰尔亲王都不敢往下想了,那表情,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0. 造句 长官过奖了,杨天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他根深蒂固,锄之艰难,若没有你的帮助,就算我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