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īng
  • hóng 鸿
  • má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ng yú hóng máo

成语解释: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輕于鴻毛

英文翻译:lighter than a goose feather

轻于鸿毛的意思

轻:1.重量小;负载力小。与“重”相对:轻如鸿毛。轻装。2.数量少;程度浅:年轻。轻伤不下火线。3.不用猛力:轻拿轻放。4.不重要:责任轻。5.不重视;不认真:轻视。轻率。6.不严肃:轻薄。7.轻松:轻音乐。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鸿:1.大雁:鸿雁。鸿毛。雪泥鸿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2.大:鸿博。鸿图。鸿沟。鸿儒。鸿福。鸿运。鸿烈。3.指书信:来鸿。4.姓。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成语评论

轻于鸿毛”常用来形容事物极其微小或价值微不足道。比如有人抱怨工作压力大时,同事可能调侃道:“这点困难算什么?和整个项目比起来,简直轻于鸿毛!”这种对比既能缓和气氛,又点明了事物间的相对性。

有人会问:为什么用“鸿毛”而不是其他羽毛?其实古人观察到鸿雁体型庞大,但它们的羽毛却异常轻盈,这种反差让比喻更具冲击力。就像现代人说“像空气般透明”时,也会选择最具反差感的比喻对象。

在历史故事中,司马迁《报任安书》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堪称经典。这里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生命的价值究竟如何衡量?作者用具象的自然物作比,让抽象概念变得可触摸。

当代生活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正在变化。比如家长教育孩子:“考试分数轻于鸿毛,真正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这种用法将传统成语与现代教育观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有趣的是,年轻人现在更倾向于说“这都不是事儿”而不是“轻于鸿毛”。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成语的使用频率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波动。但那些能引发画面感的比喻,始终在语言长河中保有独特位置。

最后不妨思考:当我们使用这类成语时,其实是在进行跨时空的文化传递。每个看似简单的比喻,都凝结着先人对世界的观察智慧。下次使用“轻于鸿毛”时,或许能感受到文字背后那份跨越千年的观察力与想象力。

轻于鸿毛的造句

  1. 造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2. 造句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3. 造句 为敌人利益而死,轻于鸿毛。
  4. 造句 在人们看来,那个赌徒的死轻于鸿毛,没有丝毫意义和价值。
  5. 造句 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一个人在他死亡的时候,能够深得人心,获得全世界人的默哀,他这一生并没有白活。
  6. 造句 ****席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7. 造句 你说这事有多重要,在我看来它轻于鸿毛,根本就不值一提。
  8. 造句 为民族敌人而死,轻于鸿毛。
  9. 造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存还是死亡,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做着主动选择,成了自己生命的清醒的主人,表明他们对自己生命意义的真正觉醒。
  10. 造句 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有识之士,应该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