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āo
  • guāng
  • yǎng
  • h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

成语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成语出处:《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繁体字形:韜光養晦

英文翻译:hide one 's capacities and bide one 's time

韬光养晦的意思

韬:1.弓或剑的套子。2.隐藏:韬光养晦。3.用兵的计谋:韬略。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养:1.抚育,供给生活品:养育。赡养。抚养。养家。2.饲养动物,培植花草:养花。养殖。3.生育,生小孩儿。4.抚养的(非亲生的):养子。养父。养母。5.教育,训练:培养。教养。6.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养病。养心。养性。休养。营养。养精蓄锐。7.保护修补:养路。

晦:1.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晦朔。2.昏暗;不明显:晦涩。晦暝。隐晦。3.夜晚:风雨如晦。4.隐藏:晦迹。韬晦。

成语评论

提到“韬光养晦”,你可能会想到武侠小说里隐姓埋名的高手。比如张三刚入职时从不抢着发言,却在项目遇到瓶颈时提出了关键方案——这就是典型的“收敛锋芒,等待时机”。

有人问:“韬光养晦是不是教人装弱?”其实不然。三国时期的刘备寄居曹操帐下时亲自种菜,看似胸无大志,实则在观察局势积蓄力量。重点不在于隐藏实力本身,而在于保存能量的智慧选择。

现代社会里,这个策略同样适用。某科技公司在行业价格战时选择缩减广告投放,转而投入研发,两年后推出革命性产品横扫市场。主动的蛰伏与被动退缩之间,关键在于是否带着清晰的目标在沉淀。

有人质疑:“这样会不会错过机会?”我曾见过创业者因过早曝光核心创意被抄袭,也见过职场新人因贸然表现专业短板而失去信任。把握节奏比盲目冲刺更重要,就像马拉松选手不会在起跑线就全力冲刺。

特别值得注意是,真正的韬光养晦需要配套行动。明代王阳明被贬龙场时看似不问世事,却在参悟心学的过程中完成了思想体系的构建。表面的平静之下,是持续的能量积累过程。

当代年轻人常陷入“必须时刻闪耀”的焦虑,其实成长曲线各有不同。就像毛竹前四年只长3厘米,第五年却能每天长30厘米。暂时的低调若是为了扎根,终将迎来爆发式成长。

韬光养晦的造句

  1. 造句 小王几年来韬光养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2. 造句 聪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做个糊涂的精明人,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示弱巧妙地隐藏自己实力,得意不要忘形。抓小放大,难得小事糊涂有前途。
  3. 造句 在外交方面,激进盲动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余痛犹存,韬光养晦的告诫言犹在耳。
  4. 造句 男人长相的几个档次:丧权辱国,闭关自守,韬光养晦,为国争光,精忠报国。
  5. 造句 我们不提倡反衣狐裘,韬光养晦,而提倡毛遂自荐,敢为天下先。
  6. 造句 想当年楚庄王韬光养晦,在春秋争霸之战中,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7. 造句 他离开政界后,便韬光养晦,蜇伏多时,最近又有重新参政之意。
  8. 造句 青春年华,就要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时刻整装待发。韬光养晦,总会厚积薄发。功成名就,祝你英姿勃发。国际青年日,祝你一帆风顺,向成功进发。
  9. 造句 七一将到,我向党保证,对你我一定坚持韬光养晦,凡事宽宏大量;坚持和平共处,永远不在你面前称王称霸;坚持发展友情,让友谊GDP达到世界第一。
  10. 造句 饿了吃月饼,大开口味;累了看月亮,韬光养晦;乏了想嫦娥,提升品位;闲了发短信,祝福无罪。回复送月饼一盒,转发有月光回馈,群发赠嫦娥一个陪你同吃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