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kě kuí duó
成语解释:揆:音‘葵’度:音‘夺’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无法推测
繁体字形:不可揆度
英文翻译:Inestimable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揆:1.估量;揣测:揆度(duó)。2.道理;准则:其揆一也(其道理是一样的)。3.掌握;管理。后因称宰相、内阁总理的职位为揆:以揆百事。阁揆。
度:[dù]1.计量长短:度量衡。2.表明物质的有关性质所达到的程度,如硬度、热度、浓度、湿度等。3.计量单位名称。a)弧或角,把圆周分为360等份所成的弧叫1度弧。1度弧所对的圆心角叫1度角。1度等于60分。b)经度或纬度,如北纬38度。c)电量,1度即1千瓦小时。d)眼镜焦度的单位,1度等于0.01米-1。4.程度:极度。知名度。透明度。高度的责任感。5.限度:劳累过度。以能熔化为度。6.章程;行为准则:法度。制度。7.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这个界限,就要引起质变。8.对人对事宽容的程度:度量。气度。9.人的气质或姿态:风度。态度。10.姓。[duó]推测;估计:揣度。测度。度德量力。
“不可揆度”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它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简单来说,它形容的是某些事物或现象复杂到让人无法揣测或估量。比如有人突然问:“为什么朋友会毫无征兆地疏远我?”这时候,“不可揆度”可能恰当地描述了人际关系中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变化。
举个具体例子:天气预报明明显示晴天,结果突然下起暴雨。这种天气的突变就像成语描述的那样“不可揆度”——我们虽然能通过科技手段预测天气,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依然存在不可控性。这提醒我们,面对自然力量时保持谦卑心态尤为重要。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难以捉摸”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程度差异。“不可揆度”更强调完全超出人类理解或计算能力的范畴,比如量子物理中的微观世界现象,科学家至今仍在探索其规律,这种深奥性就符合“不可揆度”的语境。
在职场中,这个成语也有现实意义。当某个项目的推进遇到意外阻碍时,与其抱怨“情况完全失控”,不如用“不可揆度”来形容,既客观承认了复杂性的存在,又为后续调整留出空间。这种表达方式既专业又留有回旋余地。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个成语时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滥用在高概率事件上,比如说“明天的日出时间不可揆度”就不合适;二是错用在主观判断的场合,比如“他的想法不可揆度”可能暗示对方性格古怪,容易引发误解。
从个人视角来看,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带来的认知冲击,让“不可揆度”的现象愈发常见。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理解世界的努力,反而应该像探险家面对未知领域那样,既保持敬畏又充满探索热情。毕竟,正是这些难以揣度的事物,推动着人类认知边界的持续扩展。
当遇到真正难以理解的事物时,不妨采取“分步拆解”的策略。就像破解密码锁需要逐个数字尝试,面对复杂问题时可以将其分解为可操作的模块。这种方法虽不能完全消除不确定性,但能有效降低“不可揆度”带来的认知压力。
回望科技发展史,很多曾被视作“不可揆度”的现象,比如闪电成因或疾病传播规律,随着科学进步都逐渐被破解。这启示我们:今天的不可知可能正是明天的突破点。保持开放思维和持续学习,才是应对复杂世界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