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ào
  • xù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kě jiào xùn

成语解释: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成语出处:《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繁体字形:不可教訓

英文翻译:unable to be educated

不可教训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教:[jiào]1.教导;教育:管教。请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让:教他无计可施。教我十分为难。[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教唱歌。教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

训:1.教导;训诫:教训。训话。训词。训了他一顿。挨了一通训。2.教导或训诫的话:家训。遗训。3.训练:培训。轮训。军训。4.准则:不足为训。5.解释(词义):训诂。6.姓。

成语评论

哎哟喂,说到“不可教训”这个成语啊,可真是让人挠头!咱先举个例子:隔壁老王教儿子数学,娃儿愣是学不会,他气得一拍大腿:“朽木不可雕也!”——这不就是典型的“不可教训”嘛?说白了,就是觉得对方压根没开窍,教了也白搭。

等等,为啥古人非要用“朽木”来比喻呢?(敲黑板)这里头可有讲究啦!木头要是烂了根,雕花师傅手艺再好也没辙。就像有些人啊,要么态度不端正,要么思维方式完全不对路,这时候硬教反而容易急火攻心。不过话说回来,这成语用起来可得悠着点,别真把人家当烂木头看咯!

再来个接地气的例子:公司新来的实习生把报表搞得一团糟,主管摇着头说:“真是孺子不可教也!”(摊手)这里头的潜台词是啥?明摆着觉得新人既没悟性又不努力嘛!但咱得掰扯清楚,有时候不是人家学不会,可能是教的方法不对路子。就像给南方人讲暖气片保养,那能怪人家听不懂吗?

嘿,这里头有个关键问题:怎么判断是真“不可教”还是“不会教”?(托腮思考)以我混迹职场多年的经验看,八成情况是沟通方式出岔子。好比教老太太用智能手机,你要是一股脑儿讲5G技术,她能不懵圈吗?换个法子,用“能和孙子视频”当切入点,保准学得嗖嗖快!

最后唠个冷门成语——“对牛弹琴”。这故事大家都听过吧?(突然兴奋)战国时期公明仪对着牛弹《清角》,牛儿照样吃草不误。现在用来形容白费口舌,跟“不可教训”算是近亲关系。不过要我说啊,说不定那牛心里正吐槽:“弹得还没牧场铃铛好听呢!”——所以啊,教学这事儿,找准对象和方式才是王道!

说到底,这些成语都在提醒咱们:教育是门双向艺术。与其急着给人贴标签,不如琢磨怎么把知识“翻译”成对方能理解的语言。就像吃火锅,有人要麻辣,有人爱清汤,关键得找对口味不是?下次遇到“教不动”的情况,不妨先喝口茶歇歇,没准换个法子就柳暗花明啦!

不可教训的造句

  1. 造句 最下之人,野蛮如虎儿,不可教训。
  2. 造句 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
  3. 造句 相传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不可教训,不知话言。
  4. 造句 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5. 造句 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杌。
  6. 造句 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杌。
  7. 造句 接下来,“钱氏喧哄逾甚,终日不倦”,嵩焘慨叹“真劣妇也,不可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