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kě yí yì
成语解释:移:转移;易:变换。不能动摇和改变。形容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4卷:“有所定,则知其理之确然如是,一定则不可移易,任是千劲万劲,也动摇他不得。”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形容不可动摇
繁体字形:不可移易
英文翻译:cannot be altered;unchangeable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移:1.移动:转移。迁移。把菊花移到花盆里去。2.改变;变动:移风易俗。贫贱不能移。3.姓。
易:1.做起来不费事的;容易(跟“难”相对):简易。轻易。易如反掌。显而易见。得来不易。2.平和:平易近人。3.轻视。4.改变;变换:变易。易名。移风易俗。不易之论。5.交换:贸易。交易。易货协定。以物易物。6.姓。
哎哟,说到“不可移易”这个成语,大伙儿可能有点陌生,但它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形容事情铁板钉钉,没法儿改变。举个例子吧,比如老张跟人签了合同,结果反悔想赖账,人家直接甩出一句:“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这可是不可移易的事实啊!”你瞅瞅,这合同一签,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啦!
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了:“那这成语和‘板上钉钉’有啥区别?”嘿,问得好!虽然意思相近,但“不可移易”更强调事物的本质属性,比如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循环,这种自然规律才叫真正的不可移易。而“板上钉钉”嘛,更多是说人为确定的事儿,比如老板拍板说下个月团建,这事儿就算定下了。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小李总抱怨:“为啥我每次减肥都失败?”朋友一句话点醒他:“你天天宵夜配奶茶,这热量摄入不可移易地超标啊!”你品,这话里既有事实依据,又带点幽默的无奈,把成语用得恰到好处。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实中真有那么多不可移易的事吗?就拿智能手机来说,二十年前谁能想到现在出门带块玻璃板就能搞定一切?所以啊,有些事儿看似不可移易,其实是咱们认知局限造成的。就像我爷爷那辈人总觉得“铁饭碗不可移易”,现在不也流行灵活就业了嘛!
要说这成语给我的启发,那就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也别被固有观念框死。就像炒菜必须放盐这事儿看似不可移易,但遇上高血压患者,用低钠盐反而更合适。关键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你说是这个理儿不?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用这类成语时要看场合。比如劝朋友别钻牛角尖,可以说“过去的事已经不可移易”,但要是朋友正伤心呢,可能换个说法更贴心。语言这玩意儿啊,就像水,该硬的时候硬,该柔的时候还得柔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