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zài huà xià
成语解释: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四折:“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这且不在话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用于人与事物
繁体字形:不在話下
英文翻译:be nothing difficult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在:1.存在;生存:精神永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父母都在。2.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你的钢笔在桌子上呢。3.留在:在职。在位。4.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在党。在组织。5.在于;决定于:事在人为。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6.“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不计。在所难免。7.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事情发生在去年。在礼堂开会。这件事在方式上还可以研究。在他的帮助下,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8.正在:风在刮,雨在下。姐姐在做功课。
话:1.说出来的能够表达思想的声音,或者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讲话。会话。土话。这两句话说得不妥当。2.说;谈:话别。话家常。茶话会。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嘿,你听说过“不在话下”这个成语吗?它的意思是指某件事太简单了,根本不需要费劲讨论,简直跟喝水一样轻松。比如朋友说:“这题你会吗?”你一拍大腿:“这都不在话下!”是不是立马感觉整个人都支棱起来了?
不过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情况下用这个成语最合适呢?举个栗子啊,同事问你能不能一天写完三份报告,你嘴角一扬:“小意思,不在话下!”这时候既表达了自信,又不会显得太嘚瑟。反过来要是有人说“我呼吸都不在话下”,那可就有点搞笑了——毕竟呼吸本来就不用刻意努力嘛。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说会不会显得不谦虚?”好问题!其实关键看场合。比如面试时说“这个岗位的要求对我来说不在话下”,听着就比“我闭着眼都能搞定”专业多了。这里头的门道就是:既要展示能力,又要留点余地,就像吃汤包得先咬个小口,不能直接上嘴啃。
让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现在年轻人用这个成语可太溜了。上周听见俩高中生聊天:“期末考试?背重点这事根本不在话下!”配上那个甩头发的动作,活脱脱从偶像剧里走出来的。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用法的背后,其实藏着年轻人特有的那份“举重若轻”的生活态度。
最后给个小建议,下次遇到需要展现能力又不显得冒犯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就像吃火锅时加点芝麻酱,能让整句话的味儿更顺滑。当然啦,要是真碰上特别难的事,咱们还是得老老实实说“这个得花点功夫”,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