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īng
  • zài
  • jīng
  • ér
  • zài
  • du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īng zài jīng ér bù zài duō

成语解释: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成语出处:《五代史平话 周史》:“凡兵在乎精,不在乎多。”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分句、定语;指用兵

繁体字形:兵在精而不在多

英文翻译:Soldiers are better than many

兵在精而不在多的意思

兵:1.战士;军队:当兵。兵种。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兵。3.武器:兵工厂。短兵相接。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兵书。纸上谈兵。

在:1.存在;生存:精神永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父母都在。2.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你的钢笔在桌子上呢。3.留在:在职。在位。4.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在党。在组织。5.在于;决定于:事在人为。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6.“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不计。在所难免。7.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事情发生在去年。在礼堂开会。这件事在方式上还可以研究。在他的帮助下,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8.正在:风在刮,雨在下。姐姐在做功课。

精:1.经过提炼或挑选的:精盐。2.提炼出来的精华:酒精。鱼肝油精。3.完美;最好:精彩。精益求精。4.细(跟“粗”相对):精密。精确。精巧。工艺精。5.机灵心细:精明。精干。这孩子比大人还精。6.精通:博而不精。精于针灸。7.精神;精力:聚精会神。精疲力竭。8.精液;精子:遗精。受精。9.妖精:修炼成精。10.用在某些形容词前面,表示“十分”、“非常”:精瘦。雨把衣服淋得精湿。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在:1.存在;生存:精神永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父母都在。2.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你的钢笔在桌子上呢。3.留在:在职。在位。4.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在党。在组织。5.在于;决定于:事在人为。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6.“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不计。在所难免。7.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事情发生在去年。在礼堂开会。这件事在方式上还可以研究。在他的帮助下,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8.正在:风在刮,雨在下。姐姐在做功课。

多: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多年。多种多样。多才多艺。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多了一个字。你的钱给多了,还你吧。3.过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多岁。两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多了。这样摆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这问题多不简单哪!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成语评论

哎哟喂,说到“兵在精而不在多”,咱老祖宗这智慧真是绝了!举个栗子,三国演义里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结果赤壁之战被孙刘联军一把火烧得灰头土脸。你琢磨琢磨,这人数多顶啥用?周瑜诸葛亮带着几万精兵,靠火攻计谋直接翻盘,这不就是典型的质量碾压数量嘛!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那现在这道理还管用不?”嘿,您别说,还真能套用到职场!比如隔壁老王公司去年裁员三分之一,结果剩下的人个个成了多面手,项目推进速度反而更快了。这就像打麻将,手气好的时候,听三张牌可比听十张胡得快!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有意思的事。前阵子参加创业论坛,有个CEO说他们团队就七个人,愣是把用户做到百万级。您猜他咋说的?“咱团队每个人都是瑞士军刀,既能当螺丝钉又能当扳手!”您看,这可不就是现代版的“精兵策略”嘛!

不过话又说回来,为啥精兵比人多更重要呢?关键在资源配置!就像吃火锅,您要是十盘肥牛但锅底是白开水,那能好吃吗?反过来三五盘顶级和牛配牛油锅底,那才叫过瘾!打仗办事儿都一个理儿,资源有限的时候,就得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依我看啊,这道理放学习上也适用。当年备考英语六级,我试过同时刷十本练习册,结果越学越迷糊。后来导师让我主攻真题精讲,三个月分数直涨100多。您说这是不是“题在精而不在多”?有时候做减法反而能出奇效!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可别把“精兵”理解成只要精英。就像手机里的APP,装30个常用就五六个,但每个都得是刚需。团队建设也是这个理,关键看能不能形成合力。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说到底啊,这个成语妙就妙在它跨越时空的实用性。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人工智能时代,把事情做透做精的底层逻辑始终没变。所以啊,下次遇到问题,别急着堆人数,先琢磨怎么把现有资源用到极致,说不定会有意外之喜哦!

兵在精而不在多的造句

  1. 造句 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冯梦龙 
  2. 造句 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不在勇。
  3. 造句 虽说500匹少了点,但兵在精而不在多嘛。
  4. 造句 兵在精而不在多,足轻人数虽然减少但质量却得到较大提高。
  5. 造句 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
  6. 造句 这兵在精而不在多,孩儿身边的人手暂时不缺,但就是少了一个谋主。
  7. 造句 兵在精而不在多,这个道理我也明白,对付冰霜巨龙,估计寻常玩家去的话,根本别想发挥作用。
  8. 造句 兵在精而不在多,有了两千多只邪眼就已经足够了,杨凌并不愿意在这些低级兵种身上消耗更多的巫力和精血,任由魔兽大军肆意攻击。
  9. 造句 他们不是轻装简易的奔跑,而是全副武装,有点像千里袭奔,这就是高度的理念,都说兵在精而不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