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dé qí sǐ

成语解释:得:取得,获得。指人不得善终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表示对别人的诅咒

繁体字形:不得其死

英文翻译:Not to die

不得其死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成语评论

哎哟喂,说到"不得其死"这个成语啊,咱们得先掰扯清楚它的意思。这词儿可不是字面上"找不到地方死"的意思,而是说人因为行为不当最终遭遇恶果。比如《论语》里那句"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就是说子路性格太刚烈,后来还真在战乱中被人砍成了肉酱——你瞅瞅,老祖宗造词儿真是准得吓人!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这成语现在还能用吗?" 那必须的啊!比如说某公司老板总爱搞虚假宣传,你就能来一句:"再这么忽悠消费者,迟早不得其死。" 这可不是咒人,而是提醒别走歪门邪道。不过咱们得注意分寸,毕竟现在讲究文明用语嘛。

那有人又要纳闷了:"这和'自作自受'有啥区别?" 嘿,问到点子上了!"不得其死"更强调结果严重性,通常指大是大非的问题。好比电视剧里那个贪污的局长,最后落得个牢底坐穿,弹幕里齐刷刷飘过"不得其死"四个字——观众们这成语用得,那叫一个精准到位!

不过依我看啊,这成语虽然听着吓人,其实藏着老祖宗的智慧。现在网上不是流行"做人要体面"吗?说到底就是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像我二舅常说的:"别看现在蹦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 这话糙理不糙,跟"不得其死"讲的其实是一个理儿。

最后给个小贴士:用这类成语时最好配上具体事例,这样既生动又不显刻薄。比如说张三天天熬夜打游戏,你劝他"再这么折腾身体,小心不得其死",可比干巴巴说"注意健康"管用多了。记住了啊,语言的力量就在于恰到好处的运用!

不得其死的造句

  1. 造句 这个恶魔无所不为,最后落了个不得其死的下场。
  2. 造句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
  3. 造句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 造句 又使既废之亮不得其死,友于之义薄矣。
  5. 造句 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乱乎?又使既废之亮不得其死,友于之义薄矣。
  6. 造句 裴老先生以为,这几个人性情浮躁,喜出风头,怎能安享爵禄?不过,他倒是对杨炯格外垂青一些,说“炯颇沉默,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