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ǔ dé qí lóng
成语解释:龙:杰出人物。蜀国得到诸葛亮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杰出人才
繁体字形:蜀得其龍
英文翻译:Shu gets its Dragon
蜀:1.朝代名。1.三国之一。参同“汉”2.十国之一(903—925)。王建建立。建都成都,国号蜀,史称前蜀。为后唐所灭。3.十国之一(933—965)。孟知祥在成都建立。国号蜀,史称后蜀。为北宋所灭。2.四川的别称。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蜀得其龙”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其实它出自《三国志》,原本形容蜀汉得到了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就像“龙”一样珍贵。但在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还能用吗?怎么用?咱们不妨先看个例子。
某科技公司最近招募了一位顶尖工程师,团队开会时,主管笑着说:“这次真是‘蜀得其龙’啊!有了他的加入,咱们的项目肯定能突破瓶颈。”——你看,这里既保留了成语的历史感,又灵活地套用了现实场景,用来比喻“找到关键人才”再合适不过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这么冷门的成语?”其实这正是中文的魅力。当你说“招到了牛人”,别人可能觉得普通;但用“蜀得其龙”,瞬间就多了份文化底蕴,还能引发听者对历史故事的联想。比如家长夸孩子班主任时可以说:“王老师带班真是‘蜀得其龙’,孩子们这学期进步特别明显。”这种用法既新颖又不突兀。
不过要注意语境。如果在菜市场买菜时说“今天买的萝卜真是蜀得其龙”,恐怕摊主会一脸茫然。但用在职场、教育、创业等需要突显“核心价值”的场合就特别贴切。比如创业者融资时说:“我们的技术团队堪称‘蜀得其龙’”,投资人立马能get到团队实力的含金量。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的现代意义远不止于找人才。它更像在提醒我们:真正珍贵的事物往往藏在看似平凡的表象之下。就像诸葛亮当年隐居南阳,刘备却能慧眼识珠。如今无论是挑选合作伙伴,还是培养兴趣爱好,这种“识珠”的智慧反而比“得龙”的结果更重要。
下次当你发现身边某个同事突然解决了困扰团队半年的难题,或者发现孩子默默坚持的爱好开始绽放光彩,不妨笑着感叹一句:“这可不就是现代版的‘蜀得其龙’嘛!”既传承了文化,又给平凡生活添了份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