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shuǎng lèi shǔ
成语解释: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成语出处:清 王韬《淞隐漫录 姚云纤》:“女凿壁偷听,得其指授,无人时转喉学唱,音韵抑扬,不爽累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形容一点不差
繁体字形:不爽纍黍
英文翻译:not deviating a hair 's breadth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爽:1.明朗;清亮:秋高气爽。神清目爽。2.轻松;舒服:凉爽。身体不爽。3.直率;痛快:豪爽。爽直。4.差错;违背:爽约。屡试不爽。
累:[lèi]1.疲乏,过劳:劳累。累乏。2.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累着。[lěi]1.连续,重叠,堆积: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2.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累进税。3.连及,连带:累及。牵累。拖累。[léi]1.〔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2.〔累赘〕a.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赘”;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赘”(“赘”均读轻声)。
黍: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碾成米叫黄米,性黏,可酿酒。
哎,先别急着懵,"不爽累黍"这成语乍一听像吐槽外卖分量少,其实它和粮食没半毛钱关系!咱先拆开看,"不爽"不是心情差,而是"不差一丝一毫","累黍"指古代用黍米测量容量的精准方法。合起来就是形容精准到变态的程度,连一粒小米的误差都没有!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王修古董钟的手艺那叫一个绝,齿轮咬合不爽累黍,连瑞士老师傅都竖大拇指。这时候用这成语是不是比说"精准"更带劲儿?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可能更爱说"分毫不差"或者"严丝合缝",但老祖宗留下的成语就像隐藏技能,用对了能瞬间提升语言质感。
有人要问了:"这词儿日常能用上吗?"嘿,还真别说!比如夸程序员小哥代码写得严谨,可以说:"你这算法设计得不爽累黍,bug见了都得绕道走!"既专业又透着文化味儿。不过要注意语境,要是跟小学生说"作业写得不爽累黍",估计孩子得当场懵圈。
个人觉得这类成语就像工具箱里的精密改锥,虽不常用,关键时刻特别提气。现在大家说话越来越网络化,偶尔甩出个冷门成语反而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不过话说回来,语言重在交流,要是对方听不懂,再文雅的词儿也白搭。所以啊,用不用这个成语,关键得看场合和对象。
再举个栗子:实验室里新来的仪器校准得那叫一个准,李工拿着检测报告直乐:"这数据测得真是不爽累黍,比丈母娘挑女婿还严格!"您瞧,加点生活化的比喻,冷门成语立马活泛起来。说到底,语言这玩意儿就是活用的,既不能抱着词典掉书袋,也不能全盘放弃传统文化的好东西。
最后唠句实在的,成语就像调味料,放对了量才提鲜。下次想夸人做事靠谱时,不妨试试"不爽累黍",保准让对方觉得这彩虹屁都透着文化底蕴!当然啦,要是对方真听不懂,您就笑着解释一句:"就是说您做事跟尺子量过似的,准到没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