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áo
  • shu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áo fā bù shuǎng

成语解释:犹毫发不爽。

成语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四至八到,方方凑合,求其毛发不爽难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形容一点不差

繁体字形:毛發不爽

英文翻译:not deviating a hair 's breadth

毛发不爽的意思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爽:1.明朗;清亮:秋高气爽。神清目爽。2.轻松;舒服:凉爽。身体不爽。3.直率;痛快:豪爽。爽直。4.差错;违背:爽约。屡试不爽。

成语评论

毛发不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它的意思其实很生动——形容事物精细到连一根头发丝都不出差错。比如有人检查手工制作的精密零件,拿着放大镜反复确认,最后感叹道:“这零件做得真是毛发不爽,完全符合设计图!”这时候你就能感受到“完美”和“严谨”的分量了。

自问:为什么用“毛发”来形容精细?其实古人早就发现,头发是人体最细小的部分之一。用“连头发都不出错”打比方,立刻让人联想到肉眼难辨的细节把控,比直接说“非常准确”更有画面感。比如一位老裁缝缝制旗袍时,针脚细密到几乎看不见线头,徒弟夸他“师傅的手艺真是毛发不爽”,这话可比“做工好”生动多了。

在科技领域也能看到这个成语的妙用。某芯片工程师调试电路时发现,0.01毫米的误差就会导致整批产品报废,他提醒团队:“咱们这个行当讲究的就是毛发不爽。”这句话既点明了行业特性,又让抽象的技术要求变得具体可感。

自问:现代人还需要这种“较真”精神吗?其实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细节把控越显珍贵。比如医生读CT片时,能否发现3毫米的异常阴影可能决定患者生死;程序员排查代码时,一个标点符号错误就能让整个系统崩溃。这时候“毛发不爽”不是苛求,而是专业素养的体现。

不过我觉得,追求精准也要分场合。就像书法家在创作时讲究“意在笔先”,如果每个笔画都计较毫厘之差,反而会失去艺术的神韵。生活中很多事其实需要“抓大放小”,关键是要分清什么时候该“毛发不爽”,什么时候该“难得糊涂”。

下次看到实验室里反复校准仪器的研究员,或是糕点师傅给蛋糕裱花时的专注模样,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着我们: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里,往往藏着通往卓越的密码。毕竟,能把小事做到极致的人,大事面前反而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