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chěng zhī tú
成语解释: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犯罪分子或存心捣乱的人
繁体字形:不逞之徒
英文翻译:desperado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逞:1.显示(自己的才能、威风等);夸耀:逞能。逞威风。逞英雄。2.实现意愿;达到目的(多指坏事):得逞。3.纵容;放任:逞性子。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徒:1.步行:徒步。徒涉。2.空:徒手。3.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4.只;仅仅:家徒四壁。5.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7.人(多指坏人):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
哎呦喂,今天咱们聊聊这个成语——“不逞之徒”。说白了,这词儿乍一听有点文绉绉的,但拆开看其实挺直白的。啥叫“不逞”?不就是“没达到目的还憋着坏”嘛!那“之徒”就更简单了,就是“这类人”的意思。合一块儿,说的就是那些心怀不满、总想搞事情的人。
举个栗子啊,你看《水浒传》里那个高衙内,仗着老爹的势力到处欺男霸女,最后被林冲教训了一顿。这不就是典型的“不逞之徒”么?明明自己理亏还非要作妖,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你说这种人是不是活该?
等等,有人可能会问:“那现在社会里还有没有这种‘不逞之徒’?”嘿,这话问得妙!我跟你说啊,哪儿都有。比如职场里那种自己活儿干不好,还整天挑拨同事关系的“办公室戏精”;或者网上躲在键盘后边带节奏的喷子。不过啊,咱也不用慌——社会自有规则管着,这种人蹦跶不了多久。
话说回来,为啥古人要造这么个成语呢?我琢磨着啊,老祖宗早就看透了人性。有些人就像火堆里的湿柴,烧不起来还净冒黑烟。但换个角度看,这些“不逞之徒”反而成了社会规则的试金石。你看那些诈骗犯、黑心商家,他们闹得越凶,法律和监管不就越完善么?
不过咱得拎清楚啊,不是说所有不守规矩的都是“不逞之徒”。比如年轻人创业失败几次,那叫积累经验;但要是天天想着坑蒙拐骗,那就是另一码事了。关键得看动机,是积极突破还是纯粹使坏。
最后唠句实在的,遇到这种“不逞之徒”怎么办?我的经验是:该举报举报,该拉黑拉黑,千万别跟他们纠缠。就像处理垃圾邮件一样,你越搭理他们越来劲。把时间省下来做点正事儿,它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