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ào sè zhī tú
成语解释:好:喜欢;色:情欲;徒:人(多指坏人)。贪爱女色;玩弄女性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好色之徒
英文翻译:amorist
好:[hǎo]1.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好人。好东西。好事情。好脾气。庄稼长得很好。2.合宜;妥当:初次见面,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3.用在动词前,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好看。好听。好吃。4.友爱;和睦:友好。好朋友。他跟我好。5.(身体)健康;(疾病)痊愈:体质好。身子比去年好多了。他的病好了。6.用于套语:好睡。您好走。7.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计划订好了。功课准备好了。外边太冷,穿好了衣服再出去。坐好吧,要开会了。8.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束等语气:好,就这么办。好了,不要再说了。9.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一下可麻烦了。10.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尔滨离北京好远?[hào]1.喜爱(跟“恶”wù相对):嗜好。好学。好动脑筋。好吃懒做。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2.常容易(发生某种事情):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徒:1.步行:徒步。徒涉。2.空:徒手。3.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4.只;仅仅:家徒四壁。5.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7.人(多指坏人):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
“好色之徒”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刺耳,但它究竟该怎么用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公司里有个同事总爱对女同事的外貌评头论足,甚至偷拍前台姑娘的背影发到兄弟群,这时候有人摇头说:“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好色之徒。”这句话既点明了行为本质,又带着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喜欢看帅哥美女就算好色之徒吗?”当然不是。成语里的“好色”特指超出正常范围的沉迷,就像有人逛街时多看两眼橱窗里的模特很正常,但要是尾随模特下班还偷拍人家私生活,这才算得上“好色之徒”。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对他人造成困扰。
成语使用最怕张冠李戴。比如把暗恋班花的青涩少年说成“好色之徒”,这就属于误用。这类成语更适合形容中年油腻男借着工作便利对实习生动手动脚,或者公交车上故意往女生身边挤的猥琐大叔。用对场景,这个词才能准确传达出令人反感的越界行为。
在使用这类略带贬义的成语时,有个实用技巧:先描述具体行为再下定义。比如说“那个总在直播平台给女主播刷礼物要求线下见面的网友,简直是好色之徒”,比单纯甩出成语更有说服力。这样既避免了武断贴标签,又能让听众自行判断是否贴切。
我个人觉得,随着时代发展,“好色之徒”的使用场景也在变化。现在有些网络主播故意打擦边球吸引打赏,反而让这个词的边界变得模糊。重要的是把握住“过度索取”这个核心——当某人对色相的追求损害到他人权益时,这个词才算用得恰如其分。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能产生强烈对比效果。比如《红楼梦》里贾瑞对王熙凤的痴缠,作者用“好色之徒”四字就将肤浅欲望与真挚爱情区分开来。这种用法提醒我们:对美的欣赏本无过错,但若沦为欲望的奴隶,就会失去人性中更珍贵的东西。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不妨先观察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单纯的审美愉悦,还是带有侵占性的欲望投射?成语就像放大镜,能帮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人际交往中的微妙界线。用得准确,既是对他人的警示,也是给自己的行为准则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