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ǒu
  • miǎn
  • jiàn
  • g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ǒu xí fù miǎn bù dé jiàn gōng gū

成语解释: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成语出处: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分句、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醜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英文翻译:An ugly daughter-in-law is not allowed to see her father-in-law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的意思

丑:1.地支的第二位。见〖干支〗。2.(Chǒu)姓。3.丑陋;不好看(跟“美”相对):丑媳妇。长相太丑。4.叫人厌恶或瞧不起的:丑态。丑闻。5.不好的、不光彩的事物:家丑。出丑。6.坏;不好:脾气丑。7.戏曲角色行当,扮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有文丑、武丑之分。也叫小花脸或三花脸。

媳:媳妇:婆媳。

妇:1.已婚的女子:少妇。2.女子的通称:妇科。3.妻子:夫妇。4.古指儿媳。

免:1.去除:免费。免职。2.避免:免疫。3.不要;不可:免开尊口。闲人免进。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出现,显露。2.古同“”,现存。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姑:1.姑母;称父亲的姐妹。2.丈夫的姐妹:姑嫂。3.古称丈夫的母亲:翁姑(公婆)。4.出家女子或从事迷信职业的妇女。例:尼姑。三姑六婆。5.副词。暂且:姑置勿论(暂时放在一边不谈)。

成语评论

嘿,你听说过“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这句老话吗?说白了,就是再尴尬的事儿,拖到最后也得硬着头皮面对。比如小王刚入职时,总担心自己的策划案写得不够好,结果领导临时让他上台汇报。他挠着头皮嘀咕:“哎呦喂,这回可真是‘丑媳妇见公婆’了!”结果呢?虽然紧张得手心冒汗,但讲完后反而得到了同事的改进建议,项目进度还提前了。

有人可能会问:“为啥非要用‘丑媳妇’来打比方啊?”其实啊,这比喻就像咱平时说的“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重点不是事情本身多糟糕,而是强调“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你瞧,考试前熬夜突击复习的学生党,不也常说“该来的总会来”吗?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邻居张大姐的故事。她家孩子去年高考前死活不肯做模拟卷,结果考场上看到陌生题型直接懵圈。后来这大姐逢人就说:“早知道就该早点让他‘见公婆’啊!”您品品,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

不过依我看呐,与其说是“不得不面对”,不如换个角度想——早发现早解决才是王道。就像手机系统更新提示天天跳出来,你老点“稍后处理”,结果某天突然死机了,这时候才拍大腿后悔。所以说嘛,主动出击可比被动挨打强多啦!

那有人要问了:“要是真没准备好咋整?”这事儿吧,就跟学游泳一个理儿——您总不能等泳池没人才下水吧?前两天我表弟面试前焦虑得吃不下饭,结果到现场发现面试官问的都是基础题。他自己都乐了:“早知这样,我之前瞎担心个啥劲儿啊!”

说到底,生活就像拆盲盒,甭管包装多花哨,总得亲手拆开才知道里头是啥。您要问我咋看这事?我的经验就八个字:该出手时就出手!您瞅那些成功人士的访谈,十个里有九个会说“后悔当初没早点行动”。所以啊,下次遇到要“见公姑”的情况,不妨把心一横——说不定这一见面,反而打开新天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