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
成语解释: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被迫
繁体字形:不得已而為之
英文翻译:Do what you have to do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已:1.停止:争论不已。2.副词。已经:早已知道。3.文言副词。太:不为已甚。吾得仲父已难矣。4.后来;不多时:其母…见长蛇数丈入榻下,已忽不见。5.古又同“以”。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哎呦喂,今天咱们来唠唠“不得已而为之”这个成语,到底啥时候用得上呢?你别说,生活中还真有不少场景让人一拍大腿:“这事儿不干不行啊!”
举个栗子:老张公司突然要裁员,他手底下的小李刚买了房,家里压力大。老张心里那个纠结啊,可公司指标压下来,最后只能硬着头皮把小李名字报上去。你说这是不是典型的“刀架脖子上——不得不动手”?说白了,这就是职场里常见的“不得已而为之”。
有人可能要问:“那这和主动选择有啥区别?”嘿,问到点子上了!主动选择是“我想做”,不得已而为之是“我得做”。比如疫情期间医生连夜加班,你说他们是天生爱熬夜吗?那还不是救人的担子扛在肩上,咬着牙也得顶住嘛!
再瞅瞅历史故事:三国诸葛亮唱空城计,谁不知道风险大?可城里就剩老弱残兵,司马懿大军压境,这不就是“没米下锅还要请客——硬着头皮上”么?这种操作虽然险,但有时候危机反而能逼出神操作。
说到这儿想起个事:去年我表姐被迫转行做直播,疫情把实体店干趴了。开始她对着镜头说话都哆嗦,现在愣是成了带货能手。这事儿让我琢磨出个理儿——很多创新不就是被“逼上梁山”才搞出来的吗?
不过话说回来,总有人把“不得已”当借口。比如有人考试作弊,说是“实在没时间复习”。这可不叫不得已而为之,这叫偷奸耍滑!真正的不得已,应该像黄河改道——虽然路线变了,但终究要奔着大海去。
你看,生活就像打麻将,摸到什么牌不由你,但怎么打全靠本事。下次遇到不得不做的事,不妨想想:这会不会是老天爷递过来的新剧本?咱就撸起袖子,把这段戏唱出彩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