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ōng
  • 西
  • nán
  • bě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ōng xī nán běi

成语解释: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方向

繁体字形:東西南北

英文翻译:the four corners of the world

东西南北的意思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指南针。南方。2.指中国南方:南货。南味。[nā]〔南无〕梵语音译词。佛教用语。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弥陀佛。无(mó)。

北:[běi]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2.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bèi]古同“”,违背,违反。

成语评论

哎呦,说到“东西南北”的成语,咱得先搞明白一个问题:为啥古人总爱用方位词编顺口溜?说白了,方向是古人定位的基本工具,就像现在的GPS定位一样重要嘛!你看“东奔西走”这个成语,表面说四处跑动,实际上是在比喻人为了生活或理想不停折腾的状态。举个栗子,老王为了给孩子筹学费,整个暑假都在东奔西走打零工。

那“南辕北辙”又是啥情况?这个可太有意思了!明明要去南方,车轱辘却往北边滚,这不整个儿走反了嘛?不过你细品品,现代社会里这种情况还少吗?比如有些家长逼着喜欢画画的孩子学编程,这不就是现代版的南辕北辙?所以说啊,找准方向比埋头苦干更重要。

话说回来,“东张西望”这个成语你肯定用过吧?字面意思是到处乱看,但用在生活里可就有讲究了。比方说考试时东张西望,监考老师准得给你记个作弊。不过换个场景,要是去陌生城市旅游,东张西望反而是发现新鲜事物的好方法。你看,同一个成语在不同场合还能变着花样用。

咱再唠唠“天南地北”这个成语。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说要“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不就是天南地北到处闯的现代演绎吗?不过有意思的是,古人用这个成语形容距离远,现在有了飞机高铁,天南地北的距离感反而被科技给缩短了。要我说啊,现在最难跨越的其实是人心的距离。

最后提一嘴“西窗剪烛”这个文绉绉的成语。虽然现在没人用蜡烛了,但那种朋友深夜聊天的意境真挺美。换成现代场景,不就是熬夜刷手机跟闺蜜视频唠嗑吗?所以说啊,老祖宗留下的成语就像文化基因,总能找到新的打开方式。下次网购看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广告词,可别惊讶,这都是传统文化在玩穿越呢!

说到底,这些方位成语就像老房子的榫卯结构,把时间和空间都框进四字格子里。咱们用起来别光图顺口,得咂摸出里头的生活智慧。就像吃火锅要蘸料,用成语也得沾点时代气息才够味。下次再听到人说“找不着北”,不妨回他句“北斗导航装了吗”,保准能把老典故说出新花样!

东西南北的造句

  1. 造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正是竹子那坚韧不拔的品质。它在寒冬腊月里依然挺立着,即使寒风凛冽,它也毫不屈服。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竹子就是有着一股“钻”劲,它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榜样。
  2. 造句 走遍东西南北中,安全二字记心中。
  3. 造句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4. 造句 守交规迎春夏秋冬福,保安全纳东西南北财。
  5. 造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6. 造句 在大海上航行,单凭肉眼很难分辨出东西南北。
  7. 造句 客舍休悲柳色新,东西南北一般春,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古人。
  8. 造句 浑人落魄江湖行,东西南北分不清。撞到墙角浑不觉,躺在地上数星星!
  9. 造句 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10. 造句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