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ǎng
  • tóu
  • s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iǎng tóu sān xù

成语解释:形容心意烦乱。

成语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都则道百媚千娇,送的人四分五落,两头三绪。”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心情

繁体字形:兩頭三緒

英文翻译:Two ends and three threads

两头三绪的意思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绪:1.本指丝的头,比喻事情的开端:端绪。头绪。千头万绪。2.残余:绪余。绪风。3.指心情、思想等:心绪。情绪。离情别绪。4.事业;功业:续未竟之绪。5.姓。

成语评论

小明刚接手新项目就遇到家庭装修,每天在工地和会议室之间来回跑。他苦笑着对同事说:"现在真是两头三绪,总感觉脑子被撕成两半用。"这个成语的核心意思是什么?其实它生动描绘了同时应对多重事务时,人的精力和注意力被分散的状态。

外卖小哥王师傅的电动车筐里总放着三份订单,他在红绿灯间隙擦汗:"现在这活计比从前复杂多了,客户要改地址、商家出餐慢、平台还总推送新任务。"为什么现代社会更容易出现两头三绪的情况?数字时代的信息过载让多线程操作成为常态,就像同时抛接五个彩球的杂技演员。

大学生李芳的日程表让我印象深刻:上午实验室、下午社团排练、晚上家教兼职。她手机里存着七个待办事项提醒,却依然能在图书馆静心读书。怎么做到看似矛盾的高效?她分享的秘诀是"给每个三绪画分隔线",用物理环境切换帮助大脑专注——这或许是多任务时代的生存智慧。

在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的张姐有独特见解:"别看老人家常说我们年轻人浮躁,他们当年既要挣工分又要带孩子,何尝不是两头三绪?"这个观察提醒我们,压力代际传递的本质未变,只是表现形式随时代更迭。关键不在于消除多线程状态,而是培养切换专注力的弹性。

最近尝试把手机设为灰度模式,意外发现专注力提升明显。当五彩斑斓的通知变成深浅不一的灰,那些所谓的紧急事务突然显露出本相——原来多数"三绪"不过是信息茧房制造的幻觉。或许应对现代焦虑的良方,就藏在主动做减法的勇气里。